腾讯科学WE大会呈现 “数字种质库”:全新视角探索我国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在2023年10月28日于北京举办的腾讯科学WE大会上,以“种子”为主题,对科学家们在种子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进行了一次积极的赞扬。在此次大会上,大会共同发布了由腾讯科技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库合作建设的”数字种质库”。

此一项目采用了3D建模等数字技术,对国家作物种质库所有类别的种质资源进行数字扫描,通过三维技术动态呈现。这项公益作品的目标是增进公众对农业科学的理解,提升公众对我国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和生物育种技术的了解,增加大众对国家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该“数字种质库”项目应用数字技术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高保真3D还原,对科学家们研究植物生长规律、优化种植条件、培育新品种等工作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钱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作物种质库主任,在活动上对我国的水稻育种历程进行了回顾。他强调“种质创新是育种的灵魂”,认为如今种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种源创新率,以及应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育种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我国在种质资源方面的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育种创新优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是全球单体最大的国家级种质库。作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芯片”,种质资源库经过多代科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已存储了46万余份各类农作物种子。这次发布的数字种质库还将展示由种子萌发到结实的全过程动态三维影像,包括“小薇”太空水稻等10种农作物,让公众可以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观察和了解种子的生长全过程,更深度地理解和探究种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