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在民间的”凶宅”传说总是引人遐想,对于那些不幸沦为故事主角的购房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传说那般简单。在上海,一对80后夫妇深陷这样一场因凶宅而引起的房屋纠纷。
故事发生在2019年初,这对夫妇满怀期待地以105万元购得一套80多平方米的二手公寓,期望为将来父母的退休生活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但两年后的今天,这个家却因漏水问题揭开了它不为人知的过去。在与邻居交流的过程中,夫妇俩震惊地得知,他们买下的房子曾经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邻居口中道出的“不吉利”,无疑在他们心中投下了阴影。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这套房子曾经被一对中年夫妇租住。因为经济纠纷,夫妻关系破裂,2019年2月9日的一场争吵,导致痛心疾首的张某持刀伤害妻子孙女士。不幸的孙女士送医之后不治身亡,而张某也被警方缉拿归案,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随后,作为房东的母女清理了现场,并将房子重新挂牌出售,这对夫妇因而不知情地成了新的业主。
如同故事的发展,这场房屋纠纷最终也走入了司法程序。购房夫妇认为,凶宅的事实属于重大瑕疵,应当被告知。他们将卖家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合同、退回房款,并要求赔偿装修费、税费、精神损失费等。然而,房东方并不认可这一判定,他们坚称事发时死者实际上并未死在房内,因而不能算作”凶宅”。
法庭审理后认为,凶宅本质上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基于公众对吉祥和死亡的避讳而衍生出来的民间观念。法律上也没有明确的凶宅认定标准。在此案中,主要的争议点在于房东是否向购房者充分披露了房屋的实际情况。双方各执一词,均无充分证据。
经过法官的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房屋买卖合同不予解除,房东在原房价基础上额外赔偿购房者23万元以作补偿;同时,中介公司负有一定过错,因此退还了中介费。
这起案例不仅为房地产交易中的诚信问题敲了警钟,也警示着购房者,在如此重要的决定前必须三思而行,确保所有可能影响居住安宁的因素都被考虑在内。这样的事件虽不堪,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法律参照,因为在房屋买卖这笔不小的交易中,每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纠纷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