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份子钱压力,年轻人呼吁回归婚礼本质


近日,吉林延边一位女生在朋友圈宣布不参与不熟悉人的婚礼随礼,这一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小王(化名)直言不讳地表明,她对随礼这一习俗感到不满,尤其是对于多年未联系的同学突然发来婚礼邀请,她觉得没有必要应付这种名义上的社交应酬。小王的这条朋友圈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有网友评论道:“干得漂亮,这届年轻人开始整顿份子钱了!”

然而,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特意发朋友圈进行宣告。他们认为婚礼邀请可能仅出于对旧日交情的尊重,并非单纯为了收取份子钱。不过,实际情况说明,随礼确实给很多年轻人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山东济南的李女士就曾因频繁参加婚礼而感到身心俱疲,她抱怨道:“9月开始,每个周末都要参加婚礼,随的礼金几乎要花掉我半个月的工资,连假期都不得不取消行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上亲朋好友送红包确实是长久以来的习俗和礼仪,意在增进欢乐的氛围和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但随着时间的变迁,份子钱开始变得越来越商业化,甚至演变成一种无形的负担。一些年轻人开始抵制这种功利化的礼金往来,倡议让份子钱回归其原本的意义。

除了李女士之外,还有不少年轻人宁愿选择用其他方式表达心意。一些实践包括精心挑选礼物,以“工”代“礼”,比如烘培蛋糕、化妆、帮助筹办婚礼等等,既减轻了随礼的经济负担,又让友情和情谊变得更为深厚。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婚夫妇也开始拒绝收取份子钱,比如杭州有对新人提供了“礼金互免卡”,而广东茂名有新人给收到的红包撕个角作为对祝福的回应。还有年轻人选择简单婚礼,只邀请双方父母或亲属参加,减少了婚礼的商业色彩。

这样的做法收获了大量赞赏,显示出人们对于重塑婚礼文化的渴望,希望婚礼不再是随礼金额的较量,也不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工具。年轻人正试图找回那份纯粹的人情味儿,从而使得每一场婚礼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