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喜剧如何折射打工人生?


自2023-024跨年档以来,影坛涌现出一系列反映“打工人”生活的影片,成为大银幕上的新焦点:《年会不能停》凭借其职场荒诞喜剧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响应,荣登跨年档黑马;《红毯先生》中的戏中戏片段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成为宣传轴心;《银河写手》则以“乙味十足”为特色,斩获了观众的关注。尽管如此,它们的票房相差巨大。《年会不能停》成功缔造了12.92亿的票房奇迹,而《红毯先生》和《银河写手》的票房前景却波澜不惊。

《年会不能停》通过错综复杂的职场闹剧和裁员风波,贴切地反映了当代职场现实。从影片场景的精心刻画到大厂黑话的频繁出现,影片无疑填补了国产职场片的空白,吸引了广大打工人群的共鸣。观众认为影片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因其捕捉了打工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使得普通打工人在本土电影中终于找到了发声的机会。

与此同时,《银河写手》以北京的两名草根编剧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底层影视工作者的辛酸和挣扎。影片中的工作境况、奋斗经历和行业笑料贴合了行业人士的实际体验。不过,由于诉求比较局限,这部影片最终未能获得像与《年会不能停》相似的爆款效应。

《红毯先生》和《银河写手》的命运也与其讲述的角度和表达方式相关。《红毯先生》的大明星视角与普通观众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有一定的距离,而《银河写手》的专业术语和行业内幕则较为小众。尽管影片们试图通过有趣的宣传和观众共情的主题来吸引大众,但囿于影片本身的题材限制,并未取得理想成效。

诸如《永安镇故事集》等以影视圈小人物为主人公的电影虽获得业内关注,但大众市场的反应则相对平淡。实践表明,如果无法将细致的职业和地域细节巧妙包装成更具共通性的叙事,很难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故事的共鸣是观众审美的关键。《年会不能停》、《红毯先生》和《银河写手》以职场为背景,挖掘了相似的社会现象和荒诞元素,以喜剧的形式拨动观众的情感。它们在艺术表现和叙事方式上的差异,也反映了制片方了解和抓住大众情绪的重要性。这三幕“打工人”电影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在这个巨大的电影世界中,打工人的故事亦能触动心灵,唤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