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内战》:这只是一个反战的借景电影


一打开豆瓣影片页的讨论区,就看到关于《美国内战》的讨论,感觉还挺有道理的。这部从片名上看就吸引眼球的电影,显然占了片名的便宜。很多人一看这片名会误以为这是讲述美国内战的影片,更以为美国即将爆发某种巨大的内部冲突。然而,这部影片实际上远远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战争大片。

根据官方消息,《美国内战》已经正式被引进,并将在6月7日,也就是端午节的档期在内地上映。宣传语“帝国终有落幕时”看起来确实像是要展示一个帝国的毁灭。然而,尽管它是今年A24最成功的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13亿美金,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部基于战争背景的公路片,而并非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

影片的5000万投资,使其成为A24历史上投资最高的一部电影,也是该公司首次尝试战争动作片。然而,影片中几乎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场面,最多只是零星巷战。影片中所谓的“美国内战”更像是一个背景设定,而非重点展示内容。如果你抱着看一部战争大片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那很可能会失望。实际情况是,影片只是讲述了一群记者在战争背景下穿越战区前往华盛顿,采访即将下台的总统的故事。

实际上,这部电影更多地试图展示战争的破坏与混乱,以及战争对个体的深远影响,而不是战争的宏大场面。影片中的角色设定也是如此:克斯汀·邓斯特饰演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地摄影师,无畏且富有冒险精神,但长期接触死亡与暴力的她变得麻木。而威尼斯新科影后卡莉·史派妮则饰演了一名初出茅庐的战地摄影师,对战争和战地摄影多了一份理想情怀,却对真实的战争现场缺乏了解。

两个女主角在影片中的对比与成长也是影片的核心之一。邓斯特饰演的资深战地摄影师在长时间接触战争后的心理创伤和PTSD症状,反映了战争对个人心理的摧残。而新手摄影师则逐渐适应了残酷的现实,变得更具冒险精神,更冷酷。影片通过她们的成长与变化,展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与改变。

其中一场戏更为影片定了基调。男记者在路上遇到狙击手袭击时一直追问对方是哪一派的,但士兵却毫不理会,认为双方的立场根本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战争的残酷本质。不管是哪一方,战争的结果都是无情的杀戮。

杰西·普莱蒙的精彩客串成为影片高光时刻。尽管他的戏份只有短短的一天拍摄时间,但他出色的表演和鲜明的角色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一角色充分展示了导演想要传达的信息:战争不仅是外在的毁灭,更是内在人性的摧残。

归根结底,《美国内战》并不是大家预想中的那种战争片,而是一部以反战为主旨的小成本电影,借用战争的背景讲述了记者们在战争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人性的变化。如果你想要看的是一部充满震撼战争场面的影片,那你注定会失望。影片实际上更希望观众关注的是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而不是战争本身。这也反映在豆瓣6.4分的评分上,这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