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大婚为何景象黯淡?庆帝匾额背后的政治阴谋


明明是大喜的日子,为何范闲会眉头紧锁,为何观众会高兴不起来?范闲和婉儿的大婚作为《庆余年2》的名场面之一,却让人感到失望透顶。

于观众而言,这苦等5年的大婚,不值得锣鼓喧天、八抬大轿迎亲的大场面吗?于庆国而言,如此重要的国事,不值得全国同庆,百官与高朋满座吗?于范闲和婉儿而言,这样的人生大事,不值得张灯结彩、锦衣华袖、喜庆祥和吗?

但结果呢?名场面竟被拍成了“冥场面”!三天时间准备太仓促,来不及宴请百官人少可以,为了习俗选在晚上结婚也可以,但不能办得如此简陋还不喜庆吧。夜间的京都不热闹吗?通向范府的长街不能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吗?绚烂的烟火和喜庆的爆竹很贵吗?迎亲送亲的热闹氛围感很难拍吗?名扬全国的小范诗仙与美若天仙的郡主大婚,文人骚客与百姓们难道不想凑热闹,不想一睹诗仙的真容吗?国家如此喜事,百姓不该欢天喜地挤在街上看郡主婚仪吗?

范府门外不该人头攒动,互相道喜,满脸喜悦吗?就算不想热闹,也不能那么冷清吧。庆帝拨款给礼部搞的国家级婚礼,京都人不该皆知吗?结果却是一片冷冷清清的场面,画面昏昏暗暗,音乐毫无喜庆感,婚宴充满了压抑,死气沉沉的……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在办追悼会呢,真不如看长公主花车那段热闹。

所谓的家宴也就几个皇子?好歹是郡主,宫里的嫔妃,太后一个没来,范闲的亲朋好友一个都没上桌!五竹叔、费老、王启年一家、邓子越、言冰云、高达、滕子京母子,就连打小就照顾范闲的奶奶也没来。咱就是说这大婚拍的太冷清、太潦草了!

不怪观众吐槽,可是为何范闲大婚时会眉头紧锁呢?因为比简陋婚礼还让人窒息的是庆帝的那块匾。私生子范闲的大婚,庆帝竟只送来了一块“百年好合”的匾。表面上这是个美好的祝福,但只有范闲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警示”或“威胁”。

这四个字与林相在走的时候给范闲的祝福一样,如今庆帝再送来这个匾,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暗示。这是林相的告老还乡才换来的“百年好合”!暗示范闲与婉儿的婚姻不是自己的,而是属于庆国的,这场婚姻其实一直被庆帝控制在手中。朕高兴时需让你们百年好合,不高兴时便能让你们随时分离。

第一季中范闲在庆庙与婉儿一见钟情,也是庆帝安排好的。结了婚,范闲的软肋会更加被庆帝抓住。这种被操控与被交易的感觉令拥有现代思维的范闲感到非常窒息,庆帝的安排就像一座冰冷的大冰川,始终压在所有人头顶,不容反抗。一想到庆帝背后那无形的掌控,范闲就眉头紧锁了起来。

明明是喜事,却掺杂太多算计,观众看了无不心疼范闲,纷纷泪目。这泪水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心疼,人生大事却要顾虑重重。难道这段情节是为了范闲第三季谋反弑父做铺垫吗?过犹不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