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其中,人工智能(AI)技术的广泛应用并不仅仅为公众带来了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也催生了诸多新型诈骗手法。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开始通过面部替换、语音合成等新型技术,制作虚假图像、音频和视频,模仿他他人身份进行诈骗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例如,他们可能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模仿熟人的声音或者形象,佯装熟人以骗取信任,然后进一步诈取钱财。
为预防新型诈骗手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特别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要时刻保持警惕,以维护个人及家庭财产安全。消费者应理性看待从网络渠道得到的信息,记住”眼见”并不一定为实。尤其是涉及到资金往来时,一定要切莫因一段”看似熟人的视频”或者”声音听起来很熟悉的电话”而掉入诈骗陷阱。
此外,面对自称是”熟人”或”领导”等,通过社交软件、电话等方式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时,消费者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如果无法确认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应谨慎避免进行转账操作。当然,双方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护自己的照片、声音等个人信息。
不法分子首先通常以”网店客服”、”营销推广”、”招聘兼职”、”婚恋交友”等为借口,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接触消费者,采集他们的语音、发音或者面部信息。然后再使用拟声或换脸技术合成一个虚假的对象,以此为借口借钱、投资或者紧急救助,引诱消费者或他的亲朋好友进行转账或向他们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而后立即将资金转移。
这类诈骗手法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侵害性,一旦落入圈套,诈骗金额通常不小。为此,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再次强烈呼吁,广大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警惕网络诈骗。一旦遇到被骗或者有疑似情况,要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中国消费者协会也会与大家一起,共同打击和防范这类新型诈骗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