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年一度的 “双 11″购物狂欢节的临近,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纷纷公布了今年的促销规则。无论是天猫、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亦或是快手、小红书等新兴电商平台,都积极加入了这一年度盛事。而关于”双 11″商品价格真实性的议题,也在此时引起了消费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些看似超低的折扣价格,真的足够划算吗?
据淘天集团公布的消息,天猫 “双 11″预售将于 10 月 24 日晚 8 点开启。今年新增的促销方式包括官方直降、立减,而且无需凑单,单品即可享受折扣。预计有超过 8000 万商品的价格将降至全年最低。京东表示,”双 11″大促由 10 月 23 日 20 点开启,期间内有超 8 亿商品全程价保,而参加百亿补贴的商品数量则是去年 “618”时的两倍之多。此外,快手、唯品会和小红书等电商平台也分别推出了自身的促销活动和玩法。
而在争抢低价商品市场的竞争中,”低价”、”买贵赔付”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的关键词。这些电商平台致力于简化购物流程和优惠规则,消费者无需事先凑单,即可享受超值优惠。京东甚至公开表示,低价是京东的基因,将通过供应链挤取空间以让利给消费者。支付高价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后续的价格保护服务。
不仅如此,在物流服务方面,各电商平台也为了改善用户购物体验而大出刀兵。如京东近日推出即时零售的 “三公里模式”,保证消费者可以在下单后几小时内收到商品。而菜鸟则是继续提供半日达、送货上门等服务,电器家装能实现 “一次上门,免费送装”,部分预售订单甚至比日常订单处理速度更快。
虽然电商平台的优惠和服务吸引力不小,但是否购买还是要根据消费者自身需求和经济状况而定。据中国新闻网微博发起的调查显示,选择 “不买” 和 “看情况” 的网友居多。但据历年经验来看,无论嘴上是怎么说,多数人还是会在双 11 当天忍不住购物。而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事实,网购依然是消费者青睐的购物方式之一。
总的来说,购物节的折扣价格是否真的划算,将要看消费者自身的善于计算和理性消费。在享受电商优惠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自身经济状况的把握,以及对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购物狂欢节中,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优惠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