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情,志愿者为老年人修补冬装


当春秋更替、天冷地冻的季节到来,长宁区天山社区的毛衣修补志愿者陈惠娣的工作就忙碌起来。在新风小区,一个年迈的老人张伯,正在焦急地寻找他的冬季衣物,从羊绒衫、毛线衣、到针织衫等。可他突然发现,衣服被蛀虫侵蚀,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破洞,比如毛线衣的腋下,就被蛀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洞。
看着这些他舍不得扔掉的衣服,张老伯真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他:”陈老师即将来社区了,她可以帮你修补衣服。”恰逢重阳到来,社区里的两位织补志愿者也决定满足居民的需求,走入社区,为老人们解决维修衣物的急需。

陈惠娣退休前是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业余时间她热爱缝补衣物。作为志愿者的数年间,她练就了一身好手艺,修补毛衣娴熟独到,远近闻名。每到冷天来临,她的“订单”最多能堆积起20多件待修补的衣物。尽管只是小小的修补工作,陈惠娣却十分认真,每次修补破洞都要细心重复织线,虽然厚薄和原来的衣物稍微有些区别,但她总力求让人看不出修补的痕迹。

将羊绒衫上细密的线一一细心修补,她甚至特意购买了一盏强光超亮的头灯,只为了能让细线看得一清二楚。几年下来,陈老师的名声在社区中已如雷贯耳,老人们对她的需要有如不可或缺,甚至有时候在社区的服务点找不到她,老人们还会四处打电话寻找她。
“织补其实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时间的工作,大一些的洞可能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才能修补好。”陈惠娣说。她曾遇到过一名老人,拿着他已故妻子为他织的毛衣,那件衣服已经被蛀虫蚀出了十几个洞,他希望陈惠娣能帮他修补,陈惠娣为此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如今,她总会叮嘱每个前来求助的老人,衣服一定要清洗干净,平放的时候放上一块香皂,以及在晾晒时尽量阴干,以免引诱来蛀虫。

天山路街道的为老服务项目已经执行了数年,街道在为老服务中心设有固定点位,每个工作日都会有一个项目,比如小家电修理、理发等日常生活服务。这些服务全由社区居民和小店汽车主志愿提供,志愿者队伍已有十余人。同时,长宁区民政局也持续完善”社区综合体+家门口服务站”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层级。在每个重阳节期间,长宁区各街道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街一特”的敬老节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爱老、护老的文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