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背景下,专家们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寻求答案和启示。2023年,第九届欧洲论坛在布鲁塞尔和上海双会场连线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盟中国贸易协会以及欧盟中国商会联合主持了这一盛会。通过深入讨论和分析,专家们探讨了中国经济的最新动态,并就其未来路径提供了见解。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专访中分享了她的观点。她认为,虽然国内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坚持稳中求进的策略并未改变。在创新和研发方面不断取得进步的中国,拥有良好的商业环境、雄厚的人力资本以及大量已经投资并建设完成的基础设施。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支持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汪泓强调,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中国需更加关注市场主体的活力、居民的消费信心、房地产市场以及就业形势等关键问题。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可以从以下五个着力点发力:
首先,需要构建更好的营商环境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回归常态,多项政策持续显效,全国新增个体工商户超过1136.5万户,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77亿户。为推动市场主体的投资意愿和风险偏好,必须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稳定社会预期,提升发展信心。
其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信心至关重要。政府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激活市场消费力。同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拓宽居民收入渠道,提高收入预期,并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第三,通过宏观调控政策优化房地产市场。积极适应房地产市场的新特征,批准综合策略,聚焦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做到因城施策,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提高居住标准,维护市场稳定。
第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改善就业状况。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就业也随之好转。汪泓提议,就业问题应与内需扩张、市场潜力释放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结合,从而确保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
最后,持续增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政府需要提出及时的针对性政策,以回应企业的诉求和挑战,从而提振企业信心。
当下,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持续向好的势头,背后的支撑力量正是这些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持续展现出其独特的韧性和潜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国有望继续发挥关键的引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