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今年7月,一名工人在与南通一劳务公司解除聘约时,未能获得应得的加班费,情急之下选择诉诸法院,寻求正义。此打工人名叫张某,他将长达1200余页的加班记录作为凭证,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支付其约8.7万元的加班费。
南通通州法院在接到此案后,将案件交由调解员张建妃处理。曾经是人社工作者的张建妃并未对面前堆积如山的案卷资料感到丝毫犹豫,她凭借专业背景,耐心查验原告的证据资料,并将其中可以确认为有效加班的部分梳理出来。
一方面,张建妃与被告企业接洽,向其明确解释诉前调解的利好,指出如果问题能在调解阶段得到解决,将避免公司信用信息上留下不良记录。被告物业公司在了解情况后,表示愿意参与调解。
11月23日,张建妃本已预约了手术,但她为了履行对当事人的承诺,顶着疼痛,在手术后毅然返回法院调解室。在她的精心安排和尽职工作下,双方对加班费金额的争议最终缩减至15000元。张建妃抓住机会,继续促成双方达成协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双方在当天就达成了共识。
张某得到了公司的转账,收回了他应得的加班报酬,同时公司也得以免去长期诉讼的困扰。双方均对张建妃的专业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为其不畏困难、刚柔并济的调解风格所折服。
如此复杂且漫长的劳资纠纷,最终在张建妃的协助下得以和解,不仅体现了专业调解员在解决劳动争议中的重要角色,也显示出法院诉前调解机制高效解决纠纷的能力。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广大劳动者,在面对劳资纷争时,应当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和社会资源,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凸显了企业应依法规范劳动行为,和员工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共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记者还得知,张某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并对张建妃老师的辛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此案的成功调解,为今后类似案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参考,展示了法治社会应有的温情与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