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人民大学教授关于短视频的看法在网络上激起了广泛讨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专家储殷博士将短视频称作“电子鸦片”,认为它导致现代人的情绪趋于极端化,注意力日益碎片化,而智力水平则呈现下降趋势。
在这段视频中,储殷在批评短视频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之后,讲话立场出现了转折。他指出,成年人的生活已经足夞沉重与紧张,因此他们有权利通过各种方式来放松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短视频为大多数人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途径。他问道,“干嘛去思考那么多东西呢?”,暗示在生活的压力下,人们有时无须追求深度与复杂,而是更需要简单的欢愉。
网络上的反响不一。有的网友对这种“最低成本的快乐”表示赞同,认为既然生活中的高门槛无法轻易超越,那么拥抱简单的快乐也无可厚非。生活在现实的压力下,享受短视频带来的轻松时刻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还有网友表示,大家都是凡人,在这个世界上寻找自己的快乐方式无可非议。
然而,也有网友对短视频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他们认为短视频平台中虚假内容多,且很多人在观看时缺乏独立思考,盲目跟风,最终可能导致人们的智力水平下降。对此,也有不同声音对短视频持开放态度,有人认为这与个人的选择有关,如果你喜欢低智内容,平台自然会更多地推送这类内容。
的确,也不乏一些积极的反馈。比如有网友提到,他们的家人原来不太接触新鲜事物,可是通过短视频学到了很多,增长了见识。还有人提到,某些短视频能够传递温情与共鸣,引起观众的感动与回忆,这样的短视频对他们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
从这些讨论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短视频的态度呈现出复杂多样性。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有它可能带来的智力挑战,也有带给人间歇性放松的正面作用。找到平衡,理性看待新媒体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或许才是我们应该努力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