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1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庆祝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工作60周年的辉煌成就。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向在场记者介绍了中国医疗队对外派遣的骄人成绩:迄今为止,中国已向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近3万人次医疗队员,诊断和治疗了近3亿人次病患,收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援外医疗队工作格局。这不仅仅体现在医疗队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上,还反映在创新和合作模式上。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响应相关受援国的需要,新向南太岛国、加勒比海地区等7个国家派遣了医疗队。医疗队在受援国的年均服务已经达到数百万人次,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同时,中国推动与当地医院建立了对口医院合作,目前已经与全世界43个国家的48家医院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合作关系。此举不仅传播了中国的医疗技术,也为当地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医疗便利。此外,合作双方共同建立了25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引入了数百项医疗新技术。
中国还创新了援外医疗模式,开展了短期义诊活动,效果显著。在30多个国家成功实施了”光明行”白内障复明手术和”爱心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项目,使全球上万名患者从病痛中解脱出来。
除了医疗服务,中国更是在公共卫生领域与多个国家开展了合作。从2014年开始,中国援助非洲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协助多国防控黄热病、鼠疫、寨卡等传染病疫情,积极支持非洲疾控中心的建设。与坦桑尼亚、科摩多等国以及国际组织合作实施疟疾、血吸虫病等公共卫生合作项目,深化了抗疫的国际合作,为全球卫生安全做出了不少贡献。
一个具体案例是,中国支持的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血吸虫防控项目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这一项目显著降低了当地血吸虫病发病率,从最初的8.92%下降到了0.64%,减轻了当地人民的病痛负担,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通过派遣医疗队和参与国际公共卫生合作,积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的医疗援助不仅仅是一种力量展示,它更是中国对全球健康事业的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