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个人卫生用品,每天早晚与我们的口腔健康密不可分。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市场上卖的所谓“牙膏”真的安全吗?事实上,许多消费者日常使用的“牙膏”,其实并不符合牙膏的标准定义,一些企业的虚假宣传或夸大其词的行为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对健康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为了规范牙膏市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12月正式实施了《牙膏监督管理办法》。新规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核心点,首先强调牙膏产品必须是“膏状”,此举一举击破了市场上以牙粉、凝胶、漱口水等形态冒充牙膏的现象。其次,牙膏的主要功能被规定为通过摩擦来清洁牙齿表面,正本清源地回归到牙膏最基本的清洁作用,借此剔除一些打着能“防治疾病”旗号的产品,它们不仅无助于口腔健康,更有可能是治未病的噱头。
第三点侧重于牙膏功效宣传要有科学依据。新规定,若商家声称牙膏具有预防龋齿、减少牙菌斑、抗敏感等功效,须经过“人体功效评价”,确保功效宣传不再空洞无物。《办法》的出台,为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检查你所购买的牙膏是否安全标准,如果上面标明了“消”字、“械”字、“药”字,建议您立刻更换。
具体来说,“消”字号的产品并不具备口腔护理的功能,而“械”字和“药”字的产品则属于医疗器械和药品范畴,应当接受药品、医疗器械的严格监管,不可随意作为日常口腔清洁使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明确指出,名为牙膏的卫生消毒类、医疗器械类、药品类产品必须划入严格监管,保障公众健康。
在挑选牙膏时,除了需要留意这些关键字眼之外,市民还需要警惕一些常见的误区。如,牙膏使用周期需定期更换,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牙膏泡沫多少并不代表清洁能力强;而口腔健康的人无须追求特殊功效的高价牙膏,普通清洁型牙膏即可满足日常需要。
不得不提的是,牙膏并不能取代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和医疗手段,若真的遇到口腔问题,应尽快就医。同样,切勿将牙膏用于其他身体部位的伤口,这不仅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反而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和疤痕形成。
在这次规范牙膏市场的行动中,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标准,也提高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每个消费者都应该了解这些信息,量身选择符合规范、适合自己的口腔清洁产品,共同守护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