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消费者揭秘餐饮额外费用的权力


2023年12月9日,社交媒体上煤了一个讨论热点,话题为”原来茶位费是可以拒绝的”,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在我国的餐饮和娱乐消费市场中,经常可以见到茶位费、餐具费、开瓶费这样的各种附加费用,这些费用被不少人称作餐饮业的“三大消费刺客”。然而,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这些费用其实是可以拒绝的。

除了上述费用,一些餐饮娱乐场所还会设置其他的限制性规定,如“禁止自带酒水”、设定包间的最低消费和“KTV不允许带外食”等等。这些规定在消费者看来是一种不公平的交易行为,常常被称为“霸王条款”。业内律师指出,所谓的“霸王条款”是一些商家为了规避法律责任、减轻自身义务而单方面制定的格式合同条款、通知、声明,或是店内告示以及行业惯例等。

这些条款如“本店拥有最终解释权”、“没收预付款”、“中途退团团费不予退还”等,利用法律漏洞,将商家的权利无限放大,而消费者的权利则严重受限。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展,这些“霸王条款”不断出现,频繁触碰到消费者的底线。

根据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规定,经营者不得擅自收取不合理的额外费用,不得对消费者实施捆绑销售或者在非经消费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于结账时添加额外费用。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必须对这些隐性的“霸王”条款保持警惕,拒绝被不公平的规定“套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一些消费者在面对这些不公平条款时,仍然存在着法律意识的缺乏,以及不敢拒绝或者拒绝后引发的纠纷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此,专家建议,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不合理的收费或条款,应勇敢说出“不”字,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抗不公平的规定。同时,消费者应积极利用社交平台和媒体公开曝光那些不良商家的行为,提高社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注度,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消费环境。

总之,面对日趋复杂的消费市场,消费者要了解和掌握自身的法律权利,并在消费过程中敢于拒绝不合理的收费和强制要求,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