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于广州南沙举办的”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发表演讲,提出中国需要克服“中等技术陷阱”以迈向发达经济体地位的论点。根据郑永年与其研究团队的定义,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并真正成为发达国家,一个经济体必须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升级。
郑永年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现代化并成为高收入国家的人口不足10亿,而中国拥有14亿之众的人口基数,这预示着中国追求现代化的道路将是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
进一步详细说明了”中等技术陷阱”的含义,郑永年认为,尽管中国在部分技术领域遥遥领先,甚至超越了一些发达国家,整体来看,中国在民生经济方面依然处于”中等技术”水平。这个判定归根结底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在”从0到1″的原创技术上的成果较少;二是在”从1到10″的技术应用层面,中国的产业链大体上处于”3到7″的阶段。而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美国仍然占据榜首,紧接着的是日本和欧洲,中国则仍属于第三梯队。
面对全球数码经济的深度变革,郑永年对不同经济体采取的不同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美国的模式重视发展而较缺监管,欧洲的方式偏重于设定规则,在缺乏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状况下更注重防御,而亚洲国家如新加坡和越南则主张开放并限度管理。而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则更为独特,以人工智能为鉴,目前全球大部分竞争都是美国公司的内部比拼。
在国际政治的视角下,郑永年忧虑美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独霸可能带来的风险。他指出,从全球互联网企业的基础结构来看,目前主要由中美两国牢固掌控。中国要想在数字经济中超越美国,并在全球舞台上发挥制衡作用,就必须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
最后,郑永年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出了愿景,希望这一地区能充分运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政策优势,加速探索步伐,让“数字湾区”成为不仅对广东和大湾区,更对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起到模式引导和推广效应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