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呼吸疾病高发期 儿科医生短缺难题待解


在这个呼吸道疾病频发的季节,儿科医疗资源再次被推向前沿。流感、肺炎支原体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持续高发,导致多地儿科就诊量猛增。面对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儿科诊疗资源的紧张已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医生人手不足成为了各方关注的核心问题。

为了积极应对,各地医院纷纷采取了应急措施:增加儿科医生的出诊时间,延长急诊服务的工作时间,甚至紧急招聘儿科医生来弥补人力的不足。但这些补救措施更多地是权宜之计,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诊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儿科医生20.6万人,而全部医生的总数则超过420万。儿科医生在整体医师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不足5%,这与0至17岁儿童所占比例的21%形成了鲜明对比。面对这一比例的巨大差异,我们不禁要问,儿科医生为何如此紧缺?

事实上,儿科医生的不易,早已是业内公认的难题。相比其他科室,儿科医生的日均门诊量几乎是其他医生的两倍还多。除此之外,与成年患者相比,与儿童沟通交流在问诊上的难度大大增加。然而,当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相对较低的薪酬水平相遇,医生对儿科的追求自然会少之又少。根据《2020年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显示,儿科在众多科室中的薪酬水平排名偏后,这无疑是让许多有才能的医生望而却步的原因。

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善儿科医生的待遇,提升他们的工作动力和满足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真正的改革方法并不应该局限于口号或应急措施,而是应该扎实进行医院儿科的体系建设,进一步细化分级诊疗制度。

儿科不仅是医疗系统中的基础学科,也是一个较难出色并获得认可的科室。要吸引更多医生涉足儿科的行列,不应仅仅谈论奉献精神,更应从薪酬等硬性待遇做实质上的改善。儿童健康关系到家庭的福祉,乃至于国家的未来,需要医院在儿科建设上不遗余力地投入,在晋级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也应给予政策倾斜,让医生们愿意并且能够安心地致力于儿科这一领域。

随着医院慷慨投资提升儿科医生的待遇,以及社会逐渐重视儿科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有理由相信,医生短缺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缓解,儿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