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释放8000亿流动性,MLF操作续显宽松姿态


在持续的经济调控策略下,中国人民银行在本月再次施展其货币政策工具。12月15日,央行宣布实施14500亿元人民币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用以对冲同日到期的6500亿元MLF,结果呈现8000亿元的净投放量,刷新历史记录,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宽松趋势。

在全球多国央行面临加息压力之际,中国央行此举向市场传递了维稳的信号。将资金成本保持在与上月相等的水平,MLF利率维持2.5%不变,这已是连续第四个月保持穩定。对比今年年内,央行对MLF利率的调整十分克制,仅在6月和8月分别下调了10个基点(Bp)和15个基点,累计25个基点的幅度,使其处于较低水平。

中期借贷便利(MLF)作为决定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重要参考,其稳定表示本月LPR利率大概率维持现有水平。这对于企业和个人借款成本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确定性。观察市场,不难发现,尽管通胀数据显示CPI、PPI有所回落,显示出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房地产市场销售疲弱的现状未有显著改观。

值得注意的是,应对未来流动性安排和政策走向,专家们的预测颇为一致。国盛宏观熊园团队便提出,考虑到货币市场利率的实际走势和财政政策的辅助,短期内降准降息的可能性正在加大,其时间或许最快将在12月到来。而从长远来看,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预测,2024年货币政策很可能延续今年的调整路径,即可能出现降准以及降息的举措,幅度与今年相仿。

在同日,为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足,央行对1970亿元到期的逆回购进行了对冲,进行了5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与此前未变,仍然为1.8%。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的表态相契合,他提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支持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一些观点认为,未来减少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大于降低利率。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指出,我国金融机构的加权存款准备金率为7.4%,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处于历史低点,凸显出降准的空间。预计未来一年,货币政策将继续积极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撑,包括潜在的减少存款准备金率或者进一步下调利率,为实现经济预期增长率创造有利条件。这样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也表明政府对稳健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