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遭遇寒流侵袭,为何恰逢暖冬?气候专家揭秘


近期,我国迎来了今冬最为凶猛的一次寒潮。这场寒流不仅让大部分区域体验了银装素裹的冬日风貌,还为14日的降雪高峰期带来了不小的“惊喜”。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降温降雪天气。此次寒潮同时带来了严寒和冰封天气,使得全国多地公路交通备受考验。

根据交通运输部综合应急指挥中心传来的信息,至15日下午三点,全国13个省区市的191个公路路段因为积雪和路面结冻而实行封闭措施。尤其是山西、河南、内蒙古和陕西等地区,受降雪及其影响尤为显著。不过,随着天气条件稍有好转,其中部分路段已逐步恢复通行能力。反观全国高速公路网,通行能力和车流量相比前一天都有所上升。

在此寒潮的影响下,黄河内蒙古河段也发生了罕见的情况。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最新发布消息,15日下午,该河段迎来了首次封河现象,且比常年晚了12天。监测数据显示,封河地点在三湖河口断面的上游,封冻全长约四公里,河中水流量达到717立方米每秒。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的气温将继续维持在零下14℃以下,预计黄河流域的凌情将有进一步发展。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负责人表示,由于近日寒潮的到来,冷空气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12月14日至今,宁蒙河段已出现流凌31天,超出多年平均值18天。该部门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及封河动态,同时呼吁沿黄各省区水利部门加强应急措施,确保防凌安全。

而在这样一个预料之中的“暖冬”,寒潮为何会突袭而至?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给出了答案。他解读说,尽管今年是暖冬,但初冬季节冷空气和寒潮依然是常见的天气现象。今年1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虽相对较弱,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高于同期平均水平。1至2月期间,冷空气活跃区域可能处于东北北部、内蒙中东部、华北以及新疆北部、青海南部和西藏等地。这些地区有望经历阶段性的强降温和大雪天气。华中南部、华东南部和西南东南部地区亦可能遭遇低温和降雪冰冻。尽管如此,类似于2008年初那种长时期、广范围的极端降雪和严寒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

就这样,我们的冬日景象在“暖冬”的口号中加入了一抹“冰冻”的蓝调,然而这也正示意我们,气象现象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之处。对于公众而言,冬季安全出行和做好防寒保暖依然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