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对孟羽童严厉指责反映出不同代际的用人观念冲突


“利用平台成网红”、“当秘书连一份报告都写不出”,这些严厉的言辞是董明珠在格力新员工入职仪式上对孟羽童发出的批评。的确,董明珠所表达的观点相当有见地,但关键在于,她选择在不合适的场合、时机公开表达不满。本可作为人生忠告的言辞,若脱离个人恩怨,确能激励年轻一代;然而一旦与孟羽童挂钩,却暴露出董明珠心胸狭窄、记仇心重的一面。

孟羽童的行为虽引起争议,但对于一个年轻人的过失,董明珠的强硬态度过于苛刻,反而显得不够宽容和大气。由此可见,董明珠并未释怀,仍旧耿耿于怀。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本应对年轻人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而非施以无休止的追责。在孟羽童一事上,董明珠其实更应反思自己,而不是百般指责。

孟羽童对董明珠所谓的“背叛”,并不仅仅是因为其贪恋金钱,还与董明珠本人对权力和控制他人的渴望有关。孟羽童的选择,也是年轻一代普遍特性的体现,而董明珠对于年轻人的理解和识人能力显然有所不足。董明珠在人力选拔上的欠缺,尤其是在对助手的培养过程中,过于信任和炒作带来的问题,亦值得深思。

董明珠曾凭借朱江洪的提拔,在格力电器中脱颖而出。然而她后续与朱江洪的矛盾,以及对其他意见的不容忍,暴露出她在用人问题上的权威主义倾向。董明珠的领导风格强调绝对控制和权力,这在她对待投资者、雷军的赌约,乃至于对待接班人的态度上均有所体现。若她能更多地依靠专业评估,给新人以成长空间,或许格力的接班人问题早已有了圆满解决。

站在朱江洪的肩膀上,董明珠规划了格力的未来,但在人才培养和接班上的独断精神,似乎限制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为了追求更大的领导合格度,董明珠需要学会放下、放过他人,从而真正放过自己,开阔视野,重新审视和评估人才使用的标准与方法。只有在放弃过度控制,接纳新鲜血液的过程中,领导者才能真正显得胸怀广阔、格局宏大。简言之,优秀的领导离不开谦和与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的“一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