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人董宇辉与东方甄选的纷争愈演愈烈,变成了一场让人意料之外的公关灾难。原来,董宇辉被指在直播中展示的关于吉林“小作文”,其实是团队劳动成果,他却辩称有自己的创作参与。这起事件的火药味因东方甄选官方账号的一则评论而开始蔓延:在与董宇辉的争辩中,东方甄选的“小编”置顶评论,反驳董宇辉对自己的指责。而董宇辉的反驳和呼吁理性发言,并没有为这场争议降温。
短时间内,东方甄选遭遇了观众和粉丝的大量流失,停播一日,公司市值3天内蒸发超过60亿港元。董宇辉的社交媒体主页签名变动,以及其IP地址的迁移,让外界对他的去向充满了猜测。12月14日,东方甄选的风暴中心更加引发业内外的关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对“小编”的行为表达了强烈不满,并暗示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重大漏洞。他甚至向董宇辉致歉,这一姿态令人联想到关于东方甄选内部权力斗争的诸多猜测。
这场纠纷以其莫名其妙的爆发,以及后续发展的混乱,让人困惑。尽管有人将其归咎于“饭圈文化”的泛滥,但俞敏洪否定了东方甄选存在饭圈文化。事实上,问题核心不在于饭圈,而在于如何解决一家创业公司在重塑自身过程中暴露出的管理问题。回看东方甄选的成功,本身就是网红营销的成果,但这一路线也将公司置于风险之中。
当纷争起,董宇辉和东方甄选的分裂揭露出一个危机的序幕,隐含的是一种模式未能妥善解决的深层困境。此外,这次争议中 “小作文 ” 的著作权问题与董宇辉个人待遇的辩论,其实掩盖了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即如何管理与公司形象齐名的顶级主播。
东方甄选的品牌早已和董宇辉的形象紧紧关联,但今年年初,就有迹象表明公司意图淡化这种个人品牌,如去除直播间个人推广标签及包装上的形象。然而,分析过去的经验,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不在于去除某位个人品牌,而在如何打造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品牌生态。
12月14日晚间,东方甄选CEO孙东旭在个人账户上发布道歉视频,意味着公司高层开始就这场危机寻求解决方案。东方甄选的未来仍不明朗,但这一事件对其他企业管理者而言,无疑是一个深刻的警钟。如何平衡个人品牌与公司发展,如何防止内部权力纠葛影响企业健康,已成为亟待解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