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备受瞩目的第四届国际科技创新节(STIF)以及数字服务大会(DSC)在北京盛大开幕。本次盛会围绕“数实融合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旨在探讨科技创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如何引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全球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平受邀在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深入解析了科技创新对于区域绿色发展的双重作用和产业及行业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李国平指出,科技创新不仅能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其对不同产业和行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地区拥有各自特色的产业和行业结构,对于那些技术进步带来的绿色边际效应较大的区域,科技创新将极大推动其绿色发展;然而,对于技术进步绿色效应相对较小的区域,则需要另辟蹊径。
在STIF和DSC大会上,李国平分析了近年来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政策及其带来的“虹吸效应”,他表示,虹吸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在这种情况下,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可能会吸走周边小城市的资源,使其发展受限。
然而,李国平也给出了乐观的前景,随着区域整体发展的不断提升,大城市的发展将逐渐演变为对周边城镇的辐射而非单向吸附。他预见,未来人口将逐渐从大城市回流到周边的中小城市,并持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如何应对“虹吸效应”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李国平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他认为中小城市要主动加强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此外,利用大城市的科技创新力量,通过建立跨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链来强化自身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关键的策略。
李国平鼓励中小城市挖掘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大城市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简单地与之竞争。他进一步强调,这种互补性不仅能共享资源、降低成本,而且能有效提高发展效率。例如,在某些大城市缺乏的领域中小城市可以提供服务或产品,反之亦然。
科技创新节与数字服务大会的圆满召开,为地区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考和实践的空间。李国平的见解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共鸣,为我国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化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