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高空急难救 援消防人员勇斗寒风救起失温工人


13日深夜,浙江湖州一个建筑工地发生紧急状况,两名塔吊操作员在凌晨低温环境下作业后,出现了严重的失温症状,被困于离地面135米高的塔吊驾驶舱内,其中女性操作员症状更为严重,呈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的迹象。幸运的是,被告知紧急情况后,消防救援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展开救援行动。

面对冷风刺骨的恶劣天气,消防救援人员备足安全装备,勇敢攀登塔吊,一步步向患有失温症状的操作员靠近。塔吊内部狭小的空间加上暗夜寒冷,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救援人员采取托举和拖拽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将他们从高空中带到地面。这一过程花了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最终成功地将两名操作员救下并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应该如何预防和救治失温症状。失温,医学上称为低温症,是当人体散失的热量超过产生的热量时发生的体温过低状况,导致心肺功能下降甚至衰竭。一旦体温下降至35℃以下,低温症就有可能发生。低温、湿度和强风是造成低温症最直接的因素。

低温症的表现从轻到重分为三级。轻度低温症患者会出现多尿和剧烈寒战,甚至判断力变差;中度低温症时,患者的体温和心跳会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幻觉;重度低温症患者最为危险,可能导致心脏停搏,对痛感失去反应。

如果发生失温,首要任务是将患者转移到干燥无风的地方,换掉湿衣,并注意保温。重度失温患者尤其不能急速回温,因为寒冷血液流回心脏会引起心律不齐或休克等情况。为了预防低温症,相关部门也提醒,户外低温作业不宜超过4小时,严寒工作环境应至少两人以上作业,并且需要持续监控。此外,工作场所应提供适宜的防寒装备,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最后,用人单位还应该组织低温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于身体状况不适合低温作业的员工应及时调整岗位,并为所有员工制定低温应急预案。在通勤和工作期间,保持身体温暖,适时补充热量,对于预防和处理失温情况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