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寒潮的来袭,各地医院接诊的冻伤患者数量明显上升。患者大都因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户外停留所致,其中包括骑电动车的上班族和从事户外工作的劳动者,甚至在外玩耍的儿童也由于耳部长时间暴露在严寒中而遭受冻伤。对此,医生强调,在低温天气中,务必做好保暖工作,并在发现冻伤后迅速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冻伤是由于低温寒冷引起的组织损伤,周围环境温度越低、部位越潮湿以及风力越强,组织受损的程度就越严重。所以,除了要做好头、面部、四肢等末梢部位的保护外,还应该尽量缩短在低温环境中的暴露时间。此外,由于潮湿能加剧冻伤的发生,运动后应立即更换衣物,保持身体干燥。
对于不少人认为使用雪水搓洗冻伤部位可以促进复温的“土方法”实际是非常危险的错误做法,这会加剧组织的损害。一旦发现冻伤的迹象,应尽快离开冷空气环境,并进行恰当的复温。具体来说,应该使用40℃至42℃的温水进行快速复温,如手部发生冻伤,可以将手浸泡在温水中约半小时,直到皮肤变红、软化并呈水润状态。若是四肢冻伤,还应避免受到压迫,注意要将其抬高,以减少肿胀。
如果冻伤后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或皮肤颜色变得青紫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这时就需要立即到医院寻求医师帮助。当冻伤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时,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组织损伤,甚至出现不可逆的后果。
在冷冽的冬季,预防冻伤同样重要。一般情况下,建议公众尽量减少在户外的时间,出门时穿着厚实的保暖服装,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像帽子、口罩、手套和护耳等。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其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应特别注意保暖。预防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冻伤的关键。对此,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王成强调,及早正确的处理对于预防冻伤后遗症的发生至关重要。通过这番温馨提示,希望大家能在寒风凛冽时多加注意,保护自己远离冻伤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