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日的报道,欧洲联盟国家至今累计浪费了至少二点一五亿剂新冠疫苗,造成了约四十亿欧元的经济损失。随着疫情的渐渐平息,社会的恐慌情绪有所减轻,人们再次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日渐降低,使得大量疫苗在各成员国库存中沉积。由于受限于物流及其他影响,这些疫苗在过期前未能有效地分配到需要的第三国,导致它们只能面临被销毁的命运。
报告指出,在人均浪费疫苗数量上,欧盟国家平均每人浪费大约七百万剂,不同国家具体数字受人口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以人口约八千四百万的德国为例,浪费的疫苗数量高达约八千三百万剂。其他浪费数量较大的国家还包括意大利、荷兰、奥地利、瑞典等。在浪费比例上,爱沙尼亚以人均浪费一点一支疫苗居首。
应对疫情的紧急措施中,欧盟委员会采取了与辉瑞、莫得纳等疫苗生产企业集体签订采购合同的做法。这些集体合同在保障供应的稳定性以及获得价格优惠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尤其在疫情高峰时期,此举极大地安定了公众心态,并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在疫情逐渐缓解的背景下,欧洲民众开始对这类合同的规模和期限问题提出质疑。目前,欧委会与辉瑞的最新采购合同要求欧盟成员国必须持续采购疫苗直至2027年,这意味着疫苗浪费问题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疫苗浪费所导致的经济和资源损失,已成为欧洲各国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尤其在疫苗研制和生产上的高投入与实际使用率的不匹配,让人们开始重新考量疫苗采购策略与公共卫生政策应如何适应后疫情时代的需求。
随着疫情的演变,欧盟必须评估如何调整其疫苗采购和分配机制,以确保能够有效利用疫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保障全球范围内对疫苗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这不仅关系到经济盈亏的计算,更关乎国际社会在公共健康问题上的普遍责任,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合作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