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研究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动。众多卖方研究所开始收缩调整,涉及的改变包括所长离职、研究业务减缩,甚至有的机构几近停止相关业务。在我的圈子里,不少资深首席分析师也在去年选择离职。
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着研究所超额收益不复存在的现实。过去,卖方研究所因提供专业研究服务并通过分派分析报告获取报酬,让许多研究人员获得了不俗的薪酬。我曾经询问一位业绩优秀的卖方首席,他为何不考虑跳槽到公募或险资等买方机构。他坦言,买方的薪资水平较低,因此留守卖方是他的选择。比如他在业内五年时,年薪就可达到200万,但如果跳槽到某家公募研究部,收入恐怕要减少六成以上,而且职位头衔也不保。
卖方分析师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提供研究服务获得交易佣金,不需要直接对交易成果负责。他们的日常包括与上市公司对接、举办专家路演、为买方研究员撰写报告、应付客户提出的问题等;但是一旦进入买方机构,KPI就变得非常明确,如果推荐股票或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出现失误,奖金收入就会直接受到影响,可预测的收入大大降低。
而随着基金费用下降等情况,卖方研究所面临的利润空间正在急剧压缩。在金融环境不断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超额收益越来越难以实现,导致许多行业精英选择另谋出路。新财富评选中,某些行业领域的参与者数量正逐步减少。
随之而来的还有人才培养的断层问题。在卖方机构中,有真正具备专业素养的分析师变得稀缺,而以销售为主的分析师数量却居多。曾有情况出现,某些首席分析师在路演时并未遵循准备的PPT进行讲解,原因是这些材料并非他们自己制作,而是由研究助理甚至在校学生提供。
就目前而言,尽管卖方机构仍有不少优秀人才“可捞一捞”,但随着行业的淘汰与重组,这种优势可能很快就会消失,类似于曾经网站内容编辑经历的训练落后情况。最后导致的是,与精通内容制作的人才相比,后来者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需要加强。
卖方研究机构目前面临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一些研究所已经开始限制员工的出差经费,一旦超出预算即停止批准,而研究员们却需要在每个季度完成至少80场路演的考核任务,不足部分将要从薪资中扣除,导致研究员不得不自掏腰包出差。
相比较而言,2018年之前,卖方出差下榻星级酒店几乎是常态,而现在即便是在经济型酒店也要和前台争取免费早餐,反映出行业状况的明显下滑。这一系列的行业变迁,预示着金融研究领域的生态将迎来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