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月9日,位于周末的星期六,深圳街头出现了令人深思的一幕。网络上流传的一个视频显示,一辆献血车因久等无人前来献血,无奈地启动发动机驶离了原地。视频的描述让人感觉到一股寒意:”虽然人们口头上都说要做好事,但到了真正需要付出的时刻,又有多少人能坚持无私的奉献精神呢?”
面对越来越远的献血车,不仅留下了关心者心中的凉意,也引发了社会的议论。据透露,该献血车自早上9点便停靠在此,时至下午接近两点钟,仅有2人前来献血。从这样的接受献血量来算,甚至不足以支付当日的出车成本。医护人员不感慨地表示,这样的情况令人十分忧虑。
在成本方面,一辆中等配置的献血车市价约为200万,折旧15年来算,日常折旧成本约400元。每车至少需要1名司机和3名医护人员,按每人每日100元工资计算又是400元,再加上车辆的停车费约100元以及空调等日常开支再100元左右,固定开支每天至少为1000元。
发人深省的是,与如今人们献血积极性下降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不久山东德州的小学生遇车祸事件。当时许多受伤儿童急需输血,无数志愿者自发赶到医院排队献血。献血者人数之众,以至于医生不得不呼喊:”够了,够了,人数已经足够!”当时的场面显露出国民在紧急关头的大爱与无私。
这一幕足以证明,普通人并非漠不关心,只是对“无偿献血即可享受免费用血”这一诺言变得怀疑。随着越来越多关于医院天价用血的报道被曝光,群众已经不再信任这样的制度,他们选择了不参与无偿献血。
现状背后的原因值得反思,树叶没有一夜之间枯黄,人心也不会突然冷漠。回顾过去,无偿献血光荣的形象历历在目,公民献血热情昂扬,献血车每至周末便会排起长队,医护人员常因忙碌而应接不暇。如今的冷清,或许是对无偿献血制度信任的流失,也或许是社会关怀与支持的缺位导致的。
为了重建公众对无偿献血制度的信心,需要医院与社会共同作出努力,勇于正视问题,并检讨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唯有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用血环境,才能重新激发大众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也才能确保这份珍贵的慷慨赠予有着更高效的运用,让人心不再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