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模拟故人影像激发伦理争议,家属强烈不满呼吁尊重


近期,一个涉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事件在社交媒体上激起了一场关于道德和法律边界的热烈讨论。某博主利用AI技术,制作并发布了几位已故名人的虚拟影像,包括著名歌手李玟、模特高以翔以及艺人乔任梁等。这些视频一经公布,瞬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家属们的态度明确而坚决。乔任梁的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他对这一事件的强烈不满。他表示,家属们看到这些未经允许制作的视频后,感到非常不适,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在无视亲人的过往伤痛。乔任梁的父亲强调,这些视频的制作和传播未曾得到家属的同意,他们希望博主能够尽速撤下相关内容,并表达了“不接受、不接受、不接受!”的立场。

事件所引发的争议不仅涉及情感层面的不尊重,还触及了知识产权的界线。法律专家指出,即便是已故名人,他们的形象权依然受到法律的保护。没有家属的明确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他们的肖像进行商业利用,这涉及到了对死者形象权的侵犯以及家属的名誉权问题。

此外,该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AI技术在模拟人类行为和形象上的深层考量,人们担心这种技术的不受控制使用会导致严重的伦理问题。专家呼吁行业应当建立一套严格的规范体系,对AI仿真技术的应用加以合理的限制和监管。这一议题同时触及到了隐私权、人格权等领域,需求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寻求平衡。

据悉,人工智能在娱乐产业的运用日趋广泛,无论是虚拟偶像的打造,还是故人影像的“复活”,都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科技的发展必须尊重个人和家庭的权利,在探索前进的同时,确保技术应用不会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反响激烈的社交舆论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人工智能运用边界的深度拷问。人们期望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中,能够找到一个人性化、法治化的发展路径。针对此次事件,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要求尊重逝者和家属选择权的声音,呼吁相关责任方采取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对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这起事件的后续发展以及它所引发的更广泛的社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