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的证据,结合不在场证明,以及所有的细节要素,杀害此人的凶手就是阁下——你!”侦探的标志性动作,伴随着BGM渐入,犯人当众认罪,侦探与助手完成复盘,再次踏上新案件的追踪。推理故事似乎千篇一律,但这种模式的反复却给人带来难以复制的满足感。推理不只是一种文学影视类型,它是解谜的智慧游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尤其喜欢用死尸开场,作为“社会派”推理作品的代表,他熟练地布置“包袱”,细腻描绘人性的暗面。他的新作《长夜难明:双星》沿用《长夜难明》的前缀,原作人物影子随处可见,而叙事层面则仿佛悄悄借鉴了实际案件,例如“林生斌事件”“劳荣枝案”。紫金陈运用个案融入虚构故事,呈现自己的见解,试图从女性视角进一步挖掘新的题材属性,尽管作品评价有所争议,但其才华和冒险精神不容小觑。
推理小说的公众参与度极高,它是公众讨论、吐槽、自表达的一个平台。然而,中国本土的推理作品相对稀少,难以形成一个强大的流派。事实上,中国的推理文坛还在西方推理巨作的阴影下摸索,中国推理作家面临着西方同类作品无法比拟的竞争压力。
卢冶在其著作《推理大无限》中,从多个角度解析推理小说的魅力,也总结了中国推理小说面临的困境。例如,社会土壤上,英国的侦探形象无障碍接轨日本文化,而在中国,公家职责和道德完人形象成为阻碍推理小说发展的原因之一;此外,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救亡”与“启蒙”主题,与推理小说的性质相悖。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是一种“不可说”“难以解释”的奇妙感,而非西方推理小说所推崇的理性逻辑和推理破解。
回顾紫金陈的《长夜难明》系列,我们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快速提取作者构架的暗示和线索。《长夜难明:双星》试图通过刻画失意女性的人生斗争,收缩主题范围,但也因此更加考验作者在塑造个性化角色上的能力。
尽管豆瓣评分下降,评论区负面声音不少,紫金陈的“双星”确实触及到了社会派推理小说的深层次,写作者需要如何巧妙地把个体的“罪恶”融入普通生活中仍是一大挑战。推理小说远不仅仅是一场娱乐秀,这片文学田野需要更多精彩的作家,更需要公众毒辣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