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第一个吐槽《如懿传》的人是个天才。”这句在短视频平台上广为流传的评论,似乎道出了大家心中的一点共鸣。当这抹弹幕飘过,它宛如激起潭水的一声石子,轰动了缄默已久的后宫,《如懿传》这扇沉寂的院门被重新推开。
回顾2023年的B站,一个原本讲述游戏内容的UP主无意间吐槽了《如懿传》中主角如懿的“双标”性格,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剧迷激烈反驳的他不屈不挠,接连制作了十几期针对剧中内容的吐槽视频,一时间在网红圈内搅起了风浪。影视类的UP主们敏锐地捕捉到这股流量趋势,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内容创作,各种分析、吐槽、评论的视频铺天盖地涌现。
事态升级到某位以精神分析角度进行剖析的UP主上传视频,毫不妥协地指出了《如懿传》的剧情逻辑问题,此举引爆了网络,紧随其后,引发了周迅工作室的实名投诉。这一幕让人想起不久前因“蔡徐坤抄袭”而闹得沸沸扬扬的乌龙事件。明星对网络声音的这种“捂嘴”行为,激起了B站的用户进行大规模的“保路运动”,仿佛一把火种在干柴上燃烧。
网友们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反抗心理,对于“禁止调侃”的态度愈加激烈,从2月持续到如今,《如懿传》因网络举报而下架的事件已变成了一次全网文化现象,对剧集和周迅本人展开大规模吐槽。《如懿传》仿佛经历了六年的陈酿,再度回旋而至,反响甚至有超越当年《甄嬛传》的势头。
如果说对《甄嬛传》的挖掘还不够深入,那么《如懿传》的槽点研究就似在幼稚园水平。剧中如懿和乾隆的兰因絮果故事,与现实中周迅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奇妙的对照。周迅,在观众眼中没有代表作,却不可思议地和如懿一角融为一体。
周迅变成了如懿,这个过程中的夹杂着公与私的因素:一方面,周迅凭借个人喜好和理解对剧本进行了大量修改,让人物形象和逻辑变得混乱。曾有记录片提供了不少关于这种修改的直接证据。
背后的真相还要复杂:周迅不再采用体验派的演法,而是让如懿变成了自己的镜像。戏里戏外,她都有一种浸泡在被特殊对待幻象中的自在。所有的纷扰和争论,似乎都是和乾隆展开的服从性游戏。连同如懿的情感逻辑,也是一副让人费解的画风:对真正值得悲哀的事不落泪,对她自认为“特殊”的人际关系却投以满腔热情。
如懿为剧迷所非议的地方在于其与现代网友的价值观相冲突:她对普通劳动者的漠视,以及过分浓厚的恋爱情节,这些都被加诸在周迅身上,诸如生日烟花引发火灾的历史事件,李纯在剧组中受到的不公待遇等娱闻也被纷纷挖掘。
在周迅和如懿的私生活中,她们都有一种追求“精神性”的态度,期待纯粹爱情的降临。这其中,周迅填词送给前男友李大齐的《大齐》,以鲁豫对周迅的采访中的“好多人啊”事件,都反映了这种状态。
媒介也在起着塑造形象的辅助作用。可以说,周迅的形象从灵动少女,到善于表达情感的市民阿姨,再到《如懿传》中的嘟嘟唇大如,经历了角色的翻新与挑战。与黄磊一同打造的《橘子红了》和《小敏家》展现了这对过去的文艺青年现在的“民国画面”。
尽管观众对周迅有了更多审视的机会,当UP主吐槽的“枪声”响起后,群众发泄了许多年的不满。但这仅仅是大众情绪的出口,周迅的高光时刻依旧让人铭记。如懿和周迅,就像我们一样,都在面临角色和自我之间的挣扎,与共时代的转变。《如懿传》的不尽人意并不能否认周迅的巅峰时刻,长路漫漫,留下了对彼此的理解与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