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派戏曲明星跨界参加综艺引争议,究竟是不务正业还是文化传承?


这些姐姐不仅有“体制内”的光环,更是实实在在为节目加分的。在许多粉丝看来,“体制内”可以被看做国家“严选”,不仅专业素质达标,人也要靠谱。这样的姐姐,难道不是更适合被粉丝当榜样吗?

纵观娱乐圈的风云变幻,不难发现跨界已成为新的风口。《浪姐5》初播之际,原本深耕于戏曲领域的陈丽君横空出世,引来无数目光。然而,争议随之而来,网友纷纷讨论:“一个越剧演员跳女团舞,是否不应该?”

陈丽君接连登上热搜,不少声音浮现出来,有的称赞她的胆识与才华,也有的质疑她是不是出于“捞金”之意,背离了“艺术圣地”。陈丽君深感无奈,在媒体前解释,自己参与《浪姐》的原因非常纯粹,为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戏曲,而非单纯的追名逐利。

不可否认,陈丽君的出现让《浪姐》平添了几分专业与艺术的气息。她那曲目《天命》将越剧唱腔与剑舞相结合,力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如此,她成功让越剧走进了更多年轻人的视野,是一名正面且有意义的文化传播者。她的“坚持越剧”的内心宣言也让人感受到她对于艺术传承的执着和决心。

实际上,陈丽君并非第一位闯入综艺的体制内艺人。朱洁静、唐诗逸等身怀绝技的舞者也都曾加入《浪姐》的竞技,她们在舞蹈的领域成就非凡,对崇尚日益浮躁的娱乐圈无疑注入了一股清流。她们的加入并非为了“捞金”,而是希望通过更大的平台来传达艺术之美,激励并感染更多的人。

《浪姐》这样的节目本身就意味着多元化的包容和尝试。体制内的艺人们为节目带来了专业精湛的表演,同时也带走了更广阔的视野。对她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舞台,而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的碰撞和融合。

尽管面对种种质疑,陈丽君及其同行们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艺术没有固定的形式,跨界不等同于不务正业。她们在综艺的舞台上自信地表明:“我是一名戏曲演员。” 秉持这样的信念,她们用艺术激发了无数观众的共鸣,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因此,虽遭质疑,但实力派戏曲艺人跨界综艺,不仅不应该被视作求金之举,更应当得到认可和尊重,因为他们为文化传承打开了新的窗口,展现了更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