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校史馆里的借书证见证青春岁月


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临近,新落成的校史博物馆在图书馆旁静静伫立。这里收藏有一张特殊的借书证,它见证了一位青年的学习和思想轨迹——那正是江泽民同志的。

江泽民同志在南大的借书证,记录了他早年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在这张黄色的借书证上,姓名、学号、院别、系科一一分明,而一张没有眼镜遮掩的证件照也让人感受到流逝的时光。借阅记录密集,用红黑两色墨水清楚地勾画出频繁的图书借还历程。

在南大校史馆内,借书证并未与其他学生的档案一同淘汰,而是被赋予新的意义,置于显眼之地。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借阅的物证,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兴趣、品味、甚至内心变迁。江同志或许未曾想到,自己年轻时的这张证件有朝一日成为他人窥视其“秘密花园”的钥匙。

1943年,江同志入学南大,恰逢中大复校两年后搬迁至更为优越的金陵大学旧址,继承了图书藏量丰富的金大图书馆。时至战争尚在继续,但藏书量已达到339184册的神奇阅读天地,正等待着渴求知识的年轻人去发掘。

江同志借阅的第一本书是《电工学原理》,译者顾毓琇与他的命运从这本书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交织。三年后,顾毓琇成了江同志在交大的老师;多年后,江同志邀请他入中南海做客,甚至在访美期间也专程看望了他。

从借书证上可以窥见江同志对专业书籍更多选择在秋冬季节阅读,反映了他的学习习惯。而《往事》《寄云的信》《恋爱的妇人》等文学作品,则多在春日借阅,这暗示春季或许让他的思维更加柔软、感性。

江同志的阅读兴趣涵盖广泛,从青春期对新文学和革命文学的好奇,到借阅记载里的纯文学、心理剧、日本小说,再到乡土文学,都显示出他早年阅读的多元化和对知识的渴望。

人的内在品味很难改变,过去的阅读经历无疑给江同志的人生和世界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后,提及自己的爱好,江同志淡然说道:“我喜欢读书,特别是机械和电子领域相关的。”这也反映了他学生时期阅读与未来职业的息息相关。

而1986年,就在这张借书证被发现的同一年,《解放日报》刊登了题为“书迷江泽民”的漫画,为了时任上海市长的他所画。据悉,他在市长办公室的藏书超过3000本,足见他的阅读深度与广度。

这份神奇的借书证,既是青年江泽民与知识风暴中的恋歌,也是他坚持阅读、不断自我丰富和提升的见证。它提醒我们,书籍的力量能够构建起一个人心灵的庇护所,以悠远的文字撫慰生活中的苦闷与艰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