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赖御史之死与庆帝的考量


在电视剧《庆余年》第二季播到第16集时,赖御史被杖毙的情节引发了众多观众的讨论。对于这一幕,许多观众感到震惊和愤怒,他们不明白庆帝为何要对赖御史下此狠手。然而,细细分析这段剧情,不难发现庆帝的决策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考量。

赖御史的悲剧首先要从范闲的行动说起。范闲试图揭露二皇子和长公主李云睿的走私行为,却遭到庆帝的阻挠,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连累了妹妹范若若。随后,范闲决定以受贿为突破口,通过查贪官来扩大事件的影响范围,并借此机会调查二皇子。这一计划需要都察院的配合,而赖御史作为都察院的主要负责人,自然成为了关键人物。

从观众的视角来看,赖御史和范闲一拍即合,两人的合作似乎天衣无缝。然而,当赖御史推进调查,持续对政坛高官进行弹劾时,他逐渐越过了某些隐含的界限。范闲或许最初只是把赖御史当作一个官场游戏中的工具,但是当事情发展到出人命的地步时,游戏的乐趣化为了沉重的代价,这点无疑让范闲和观众都感到始料未及。

赖御史坚持再查北齐走私案,这引起了庆帝的不满和警惕。庆帝多次明示和暗示,要求赖御史停止进一步的调查和弹劾行为。然而,赖御史固执己见,拒绝就范。甚至在庆帝已经作出一些象征性的惩罚措施后,赖御史依然不满意,坚持要进一步追究责任。在众多朝臣的目睹下,赖御史的行为显得尤为不合时宜,也极易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

从庆帝的角度来看,赖御史过度追求正义和公平的姿态,已经对朝纲形成了威胁。如果每一位官员都因为小错被严厉惩处,将会导致整个官僚系统的瘫痪,最终无人能坐镇平稳局势。作为皇帝,他必须考虑整个国家的稳定和政权的持久维持,赖御史的激进行为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因此,庆帝决定以严刑处置赖御史,不仅是为了维护朝纲的稳定,也是对其他官员的警示。

赖御史的死是范闲政治博弈中的第一颗棋子,这让他清楚地认识到,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不是每一次反抗都有理想的结果。我们需要那些敢于揭露真相、捍卫正义的人,但同样需要他们在进行斗争时讲求策略和方法。庆帝杖毙赖御史,是对范闲和其他大臣的一课,让他们明白政治斗争中的边界和规则。

范闲曾评价赖御史“杀疯了”,其实这句话恰恰说明了赖御史的行动已经超出常理,无法控制。一个不按照规则行事、无所顾忌的人,是任何政权都不可接受的,而他的结局也昭示着政治博弈的残酷性。

在整个局势中,赖御史只是一个棋子,他的勇敢和坚持令人敬佩,但在实际政治中,单纯的正义未必能带来理想的结果,反而可能因缺乏策略和智慧而悲剧收场。这一课既是对范闲的教训,也给了所有官员一个深刻的警示:在试图改造世界前,必须了解并尊重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