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太皇太后离世后,梁帝经常梦见已故的宸妃。这些梦境使他极度不安,甚至多次在梦中惊醒。为了缓解内心的纷乱,他选择和静妃坦言,并让她时常代替自己“追忆”宸妃。
在《琅琊榜》中,梁帝和静妃的关系愈加亲近,静妃善于解梁帝的心结,多次安慰他宸妃的死是出于“愧疚”,表示自己“无脸”面对梁帝,而非出于怨恨。静妃温柔的话语确实让梁帝心情好一些,但他的梦境依然频繁,内心的恐惧感也未消散。
令人隐隐约约能感受到,梁帝对于宸妃的思念已不再是单纯的怀念,而更夹杂了一种深深的恐惧感。仔细翻阅原著可以发现,梁帝梦见宸妃是因为夏江抓到了卫铮,这勾起了他对多年之前赤焰案的惨痛回忆。宸妃在他的梦境中总是以一种飘渺的身影出现,让他感到无比的惊慌与愧疚。
梦境的产生常常源于人的心中深处的困扰。在梁帝心中,为什么频繁梦见的是宸妃,而不是祈王和林燮呢?答案很明显,祈王和林燮都威胁到了他的帝王之位,死亡也是他权力斗争中的一种必然选择,他无愧于权力的争夺。但宸妃不同,她是他的妻子,却因为他要杀其子、其兄而死,深刻的内疚与自责让宸妃成为他噩梦的主角。
赤焰案之后,梁帝为了平复内心的愧疚,宠幸了越贵妃,而冷落了静妃。这种心态显然是想通过新的感情来遮盖过去的伤痛。然而,越贵妃和太子的悲惨结局使他再次失去了心灵的寄托,最后转向了静妃。
静妃和宸妃情同姐妹,这也让梁帝在面对静妃时难免会想起已故的宸妃。即便他极力模糊宸妃的形象,内心的负疚感也无时无刻不在指引他想起曾经的过错。
然而,夏江突然间带来的消息,让那些被他刻意模糊的记忆重新变得清晰起来。梁帝一时间难以承受赤焰案的回忆,他内心深处对于宸妃的愧疚也被成倍放大,梦境变得愈发真实而恐惧。
梦境不断,恐惧依旧,梁帝无法逃避自己的内疚。静妃善意的谎言和“追忆”虽然暂时缓解了他的心理负担,但终究难以真正平息他内心的动荡。
做人一旦走了亏心的道路,总会受到心灵的谴责。尽管梁帝尝试用种种方式自我欺骗,内心的镜子却无法撒谎,黑白分明的记忆,如同一笔无形的账,永远难以抹去。就算将来再多的谎言,也难掩这一片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