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迎来新规与扶持,上海电视节力推产业融合


微短剧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全国各地政府部门的关注。为了保证这个新兴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相关部门从总局到地方都在不断强化引导与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新规以及奖励扶持措施。这些举措在推动微短剧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报道,从6月1日起,微短剧将实施新的备案流程。新规明确了不同投资额的微短剧备案要求。总投资额不低于100万元的微短剧需要在重点网络微短剧信息备案系统中进行备案;投资额在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微短剧,目前既可以在新系统备案,也可以在旧系统备案,但前提是需要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在整个流程中,制片方需要登录两次备案系统。第一次是在拍摄前进行剧本备案,提交所需材料后,等待初审意见,合格后方可拍摄制作。第二次是在短剧拍摄完成后进行上线备案,包括题材、项目介绍、故事梗概、思想内涵等详细内容,通过备案后短剧才能正式上线。

总投资额低于30万元的微短剧则在播出平台备案,但各平台的备案流程复杂程度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的备案规定实施。

新规的核心理念是“规范”二字。微短剧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避免类似于其他网络视听业态所出现的问题,广电总局和行业协会从源头抓起,规定了细致的流程,意在确保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新规不仅是监管手段,更是正向引导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第29届上海电视节将于6月开幕,并在期间举办上海微短剧大会,聚焦微短剧的“品质”创制、“数智”应用和“新质”发展等主题。大会旨在搭建国际交流交易平台,推动微短剧产业的新质发展,促进其与文化消费、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跨界融合。

上海微短剧大会将汇聚全球及全国微短剧产业链的各类机构,探讨微短剧精品化发展、模式创新、技术应用与延伸价值链条。大会将推动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线下经济的交汇,挖掘“微短剧+文旅”等产业融合的机遇。

此外,青岛市也在这一背景下,推出了《扶持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政策清单》,以“政策+服务”的组合方式为微短剧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青岛的政策对内容积极健康、能提高城市文化形象的微短剧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对获得国家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等荣誉的微短剧提供额外奖励。

青岛的举措不仅能吸引更多创作团队的目光,也为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城市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微短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并提高优质作品的产出。

新规的推出和地方扶持政策的落实,使得微短剧产业正朝着精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必将促进这个新兴产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