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电影《我,就是风!》的导演邓原、潘钧以及主演张家城等幕前幕后主创团队亮相“广东优秀电影观影推介会”。此次推介会由广东省电影局主办,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共同协办,南方都市报社和南都娱乐公司承办。
《我,就是风!》改编自“广东新时代好少年”、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独臂少年张家城的真实经历。电影呈现了张家城在篮球训练中不懈努力、在比赛中拼搏进取的励志故事。通过阿城的成长历程,影片传达了“坚持不懈、绝不放弃”的正能量,鼓励观众从中汲取面对困难的勇气。
在影片的发布与推广模式上,《我,就是风!》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采用“分线+分区域”的发行新模式。影片已于5月28日在广东区域先行上映,随后将进一步拓展至全国市场。两位导演邓原和潘钧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分享了电影创作的幕后故事。
导演邓原和潘钧均表示,《我,就是风!》的创作缘起源于张家城在疫情期间走红的视频,该视频深深打动了他们。张家城身上“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让他们决定将其故事搬上大银幕。
邓原透露,电影拍摄最大的挑战在于张家城并不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讲述的是一个仍在追求梦想的普通少年的故事,这在人物传记电影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然而,正因为这种普通和未完成的追梦过程,更能引起共鸣和共情。
邓原进一步表示,真正能登顶成功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是极少数,多数人仍在为生存、贫穷、疾病所困扰,他们可能更需要这样的励志故事来鼓舞。通过拍摄这部电影,邓原认为是一次与社会进行有共情力、有价值的对话。
潘钧则强调,张家城在表演上的调整是一大挑战。尽管张家城并非专业演员,但他聪明且用心,经过训练和排练,他的表现达到了导演团队的预期。在这些努力背后,是大家通过不断磨合和配合,使得影片最终呈现出良好的效果。
关于篮球场景拍摄,邓原与团队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采访和记录张家城的日常训练,并通过镜头设计和对篮球动作的研究,让这些动感场景得以完美呈现。潘钧补充说明,他们对每一个篮球动作进行了精细排练,确保了影片的节奏感和动感。
谈及张家城的表现,邓原表示,使用张家城本人来饰演这个角色不仅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也增加了社会效应。张家城的努力和天赋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尽管其普通话存在挑战,但通过训练和努力,他最终在配音时展现了出色的情绪控制力。
影片的创作希望传递出一种精神力量,每个人内心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火种,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点燃这种火种,保持追求和希望。潘钧指出,尽管电影背景是农村,但影片呈现的是温暖和希望,而不是苦情和卖惨。
邓原认为,电影适合合家欢观赏,尤其对于学生和体育爱好者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影片在云浮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极大支持,使得影片的拍摄和传播过程更加顺利。
可以预见,《我,就是风!》不仅是一部励志影片,更是一种精神传递的媒介,激励更多在生活中面对挫折的人们勇敢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