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喜剧的面具:电影〈抓娃娃〉的残酷真相》


注:本文有严重剧透!!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句话用在电影《抓娃娃》上可谓再合适不过。这部影片的表面是喜剧,实则内藏残酷,甚至它成为喜剧本身就带有一种残忍的意味。

《抓娃娃》一度改名为《接班人计划》,这个名字直观地指向剧情的核心,而最终定名《抓娃娃》则更具隐喻。影片讲述了西虹市超级大富翁马成钢(沈腾 饰)与第二任妻子春兰(马丽 饰)通过一场精心策划的“装穷”计划,试图将二儿子马继业(童年由肖帛辰饰演,青年由史彭元饰演)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的故事。

为了避免马继业沉溺于奢华生活,失去奋斗的动力,马成钢夫妇选择搬到马成钢小时候长大的破落大院,刻意在儿子面前扮演贫困的角色,以此培养他吃苦耐劳、精打细算等品质。他们“装穷”一装就是十几年,对马继业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指导,确保他按照预设的人生轨迹成长。

电影的笑点主要来自于马成钢夫妇“装穷”时的反差和荒诞“圆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常常暴露出富有的一面,例如春兰请客人抽雪茄以及客人拜访时的一系列误会,这些反差产生意外感,引发观众的笑声。每一次差点露馅的情景将马成钢夫妇置于尴尬境地,他们不得不进行夸张的掩饰,从而制造幽默效果。

随着马继业的成长,蒙骗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他们“露馅”和“圆谎”的频率和程度逐步增加。其中一场戏假奶奶严重露馅后,马成钢不得不安排了一场葬礼,这一荒诞情节引发了影院的哄堂大笑。

然而,不同观众对这部喜剧的反应各有不同。很多人觉得电影的笑点设置颇为残忍,因为它建立在对孩子的长期欺骗和操纵基础上。当马继业发现自己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被操纵的“楚门的世界”里时,他的痛苦显得尤为真实。青年演员史彭元正是通过这一角色的痛苦,成功打动了观众。

“接班人计划”事实上是对个人自由和隐私的全面侵犯。马成钢夫妇为了培养接班人,不惜剥夺马继业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利用他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让他无从选择。这种情感操纵和道德绑架,不仅让马继业的一切快乐或痛苦都变得毫无意义,还破坏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基础的信任。

影片中的彩蛋更是将影片的残酷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马继业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体育大学,但他在比赛中惨淡的表现和父母轻松的“再抓一个”的态度,再次提醒观众,这部电影所展示的父母对子女的操纵何等残忍。

总体而言,《抓娃娃》这部电影尽管以喜剧的形式出现,却在笑声背后埋藏着深刻的反思。它揭示了过度控制和操纵孩子所带来的伤害,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思考与讨论的机会。这种矛盾情感的微妙平衡,恰恰体现了导演的高明之处,为电影的商业成功打下了基础。希望观众们在笑声过后,能认真反省这背后的深刻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