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餐小心被套路,昆明女生朋友圈照片暴露点餐码引发43万元误点事件


在数字信息日益泛滥的时代,一不小心露出的个人信息可能带来不预期的后果。云南昆明的小王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11月23日,小王与同学在火锅店聚餐期间,将用餐照片分享至朋友圈,未料因为照片中不慎露出了点餐二维码,引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麻烦。

照片发布后不久,小王所在的桌位就收到了大量的食物,金额高达43万元,但并非是小王本人所点。起初,店员为了确认订单将大量酒水带到小王桌前,小王和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困惑。随后,店员意识到可能是系统出现了问题。然而,随着菜单持续被点,错误订单的金额继续攀升,最终累积到60多万元。

具体来看,一些单项食材的数量之多令人咋舌,比如鸭血被点了1850份,鱿鱼点了2580份,而虾滑更是高达9990份。遭遇此番场面,小王显得既无奈又困惑,不明白是谁会做出这样恶意的恶作剧。

虽然最后这次误点没有给小王带来经济损失,商家也尽量配合处理,但却给店家和小王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给原本欢聚的氛围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事件之后,店家帮助小王更换了座位,但即便如此,错误的点单仍在继续。这起事件反映出,信息安全在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

对此,林小明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消费者的意思表示必须是真实的,而网友或路人的代替点单显然违背了消费者的真实意愿,因此该类点单行为是无效的,无法形成对消费者有约束力的合同。如商家因此受到损失,可以请求撤销这些订单,并追究行为人的过错责任。

林小明律师强调,个体需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同时,在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被侵害的迹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例如报警。这样做可以减少因个人信息泄露或被侵害而可能导致的损失。

事情发生之后,小王整理了朋友圈好友列表,并在社交平台提醒他人注意隐私保护,小心分享照片。此事虽未给小王带来财务上的直接损失,但却是对个人隐私保护重要性的一次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