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试点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直接线上兑现回收奖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垃圾分类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近期依照上海市垃圾分类2.0版精品示范居住区的要求,对垃圾箱房进行了升级改造,引入了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旨在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提升居民参与的便捷性和积极性。

在岐山村内,记者见证了居民池阿姨操作”沪尚回收”五精分智能回收箱的全过程。池阿姨扫描箱上的二维码,挡板自动抬起,她将废纸盒投入箱内,智能屏幕即时显示了此次投递的重量和相应的现金奖励。池阿姨随后结束投递,挡板关闭,整个流程简单快捷。

据了解,该智能垃圾箱可以回收织物、塑料、纸张和金属四类可回收物。正确分类投放后,通过手机短信系统,居民会得知具体的回收重量和奖励金额。如果投放非规范物品,系统也会发送提醒短信,帮助居民规范分类。

这套系统的便利之处不仅在于可以随时投递,还可在线上实时查看垃圾箱的满仓状态、残余容量,以便居民合理安排投放时间。回收人员接到满仓通知后,会在3小时之内到达现场处理垃圾。

为了适应居民区老年人口较多的实际情况,智能回收系统的运营方提供了预约上门的服务选项,大大方便了行动不便的居民。

智能垃圾箱的并不是改造的唯一看点。江苏路街道对原有的岐山村垃圾投放点进行了全面改造,配置了各种先进设备,如洗手池、灭蝇灯、排风扇、除臭杀菌系统等,并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以实现节能减排。同时,街道通过嵌入式监控摄像头,智能监管垃圾分类的各个流程,保障了分类投放的规范性。

街道还通过种植绿植,为居民创造了美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层度的宜居性。

为了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江苏路街道发挥了红色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实际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活动,大力推广“行走中的党课”项目,成立志愿服务队伍,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得益于这些措施,江苏路街道在2023年上半年度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及市容环境质量的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街道将继续聚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推进精品示范居住区创建工作,将垃圾分类从一项”新时尚”转变为居民的”新习惯”,为居民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