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阳光防线,黄浦区筑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网


在数字时代,未成年人如同成人一样,日渐频繁地接触网络。然而,他们的识别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常常不足,面临着更多网络诱惑和风险。如何保障他们的网络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2023年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第二届爱”未”黄浦未成年人保护论坛在外滩党群服务中心隆重举行,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答案。

在论坛上,两出情景短剧深刻描绘了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困扰和挑战。短剧中孩子们的疑惑和呼声,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难以辨别信息真假等问题成为热门议题。会议强调,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不仅是个体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各方面共同承担的使命。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构筑起一张坚实的保护网,以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会议提出,要全面提高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集中精力完善保护体系。特别是在基础建设上下功夫,致力于提升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覆盖面。为此,十个街道联合启用《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资源地图》,该地图详尽列出了保护场所的地点、功能以及特色,并围绕”未之暖”、”未之安”、”未之心”、”未之康”、”未之翼”、”未之智”六大板块为未成年人提供指引和帮助。

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得到了实质性推进,会议还同时发布了《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案例集与工具包》。这份工具包为社区儿童工作者、福利社工、爱心志愿者、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用性的操作指导,旨在解决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里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

向明中学的学生代表也在论坛上发声,表达了新生代孩子们对于互联网的看法和心声。专业人士如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居飞等嘉宾,就如何正确引导未成年人上网行为提出见解,强调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长的适度放权,会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从而更愿意分享网络经历,也更能自主管理时间,有效地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黄浦区的此次行动,无疑为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开拓了新思路,构筑了一个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网络。这一举措不仅关乎未成年人的幸福安宁,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负责和投资。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