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医院被爆超量收费涉医保基金,监管难题添疑云


12月3日,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发布消息,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被曝存在过度医疗行为,涉嫌超收费用21.82万元,其中医保基金被违规使用高达18.70万元。这一医保基金违规使用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因为是患者家属自发依据统计模型揭露问题实情而不是相关监管部门发现,引发了公众对医疗监管体系的担忧。

经济观察网报道称,该院患者住院期间,医院出现多种违规行为,包括过度诊疗和检查、超量开药、重复和超标准收费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患者在医院住院117天,所用胰岛素总量竟高达138支,平均每天使用量达到1.18支,远超患者家中的使用标准。此外,患者尿毒症厉重,早已无尿,却在医院记录中被要求插尿管留置,明显违反常理。

这起事件的特别之处在于,发现问题的并非医保部门,而是患者的儿子——一位科研工作者,法学博士,拥有一定经济学训练。他的姑妈,一位经验丰富的会计,对收费清单进行了细致分析。如果没有这样有专业背景的亲属,这种明目张胆的违规行为很可能就不了了之。

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患者对医院存在天然信任,却常常忽视了是否有必要的医疗监督和审核体系。倘若医院辜负了这份信任,不仅是对医疗职业的亵渎,也是对患者权利的侵犯。患者很难自己建立“统计模型”来检测医疗费用的合理性,这突显了监管程序的缺失。

在这起事件曝光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涉事护士长和重症医学科主任、院医保办主任进行了相应的处分。虽然处分结果公布,但事件的具体操作模式、利益链条等细节并未明确,让人担忧是否只是几名个别工作人员承担责任,而更深层次的制度和管理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公众关心的两个问题仍待解答:一是此类违规收费是个例还是惯例?是否还有更多未曝光的类似案例?二是谁在该违规事件中获利?具体的操作手法和利益链条是如何构建的?未来如何加强监管以阻止此类事件重演,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