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的火爆与视频流媒体广告商业化的共振效应》


最近,《庆余年2》凭借其超高的热度和巨量广告,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这部“剧王”的续作不仅满足了观众对《庆余年》第一季的期待,也将视频流媒体平台的商业化价值推向了新的高度。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庆余年2》的播前预约量突破了1800万,开播当天就创下了腾讯视频历史上的最高热度纪录。众多品牌与这部电视剧深度合作,使得不少用户为了观看续集而选择续费或首次充值会员体验。与此同时,Netflix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含广告订阅层的全球月活用户已超过4000万。

虽然这两个现象在数据上并没有直接关联,但同样反映出视频流媒体商业化反向趋势的共同点——广告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全球流媒体市场的领头羊,Netflix的商业操作往往具有指标性意义,而国内的腾讯视频等平台,虽然体量不及Netflix,但两者在视频流媒体商业化路径方面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广告对于视频流媒体的重要性。

在海外市场,广告与订阅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已经成为常态。传统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流媒体平台自然继承了这一商业模式。以YouTube为代表的免费流媒体平台主要依靠广告盈利,但其会员订阅服务增长迅速。根据谷歌母公司Alphabet 2024一季度财报,YouTube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近21%,达到了80.9亿美元,远高于预期的77.2亿美元。同时,Alphabet的数字订阅服务套件在2023年创造了150亿美元的收入。

Netflix主要依靠会员订阅,但自从2022年11月推出含广告订阅套餐后,其广告策略也取得显著成效。该套餐提供大部分与无广告版相同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但用户每小时将看到4到5分钟的广告,这样的策略吸引了大量新订阅用户。

至于国内,长视频平台在内容生产模式上更类似于Netflix,而在商业化路径上则先广告变现,后发展会员收费订阅。广告和订阅并重的路径显然已经被中外流媒体平台证明是可行的。然而,没人愿意在一个平台看太多广告,广告需要与用户体验达成平衡。以YouTube为例,用户意识到自己免费享受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广告的经济支持,因此更能接受广告的存在。在国内,这种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时间。

随着《庆余年2》、《梦华录》、《狂飙》等一系列爆款剧的出现,品牌与内容之间的合作愈发紧密。广告不仅为优质内容的生产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促进了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与Netflix在广告策略上的探索一脉相承,证明了订阅与广告是可以并存且互利的。

腾讯视频的未来路线显示,中国观众的付费意识正在逐渐养成,为IP充值已经不像以前被视为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会员数量的增长不仅说明了观众对内容的认可,也为平台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综上所述,《庆余年2》不仅在内容上获赞无数,其在商业化方面的表现也进一步验证了视频流媒体广告的重要性。流媒体平台未来将继续在广告和订阅渠道上找寻更好的平衡,争取在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之间达成双赢。而平台的不断创新和广告主的合作,也为整个产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推动了流媒体行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