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近日上映,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真挚的情感,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影片原名《漫漫长日》更是贴切地表达了小学生朱同的一天,通过还原其一天的琐碎细节,让成年的观众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观众在刚进入影片时,可能会对朱同略显稚拙的行为感到着急:一堂课没上完就犯错,又稀里糊涂的惹出麻烦,仿佛能预见到他即将挨责备。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逐渐与小时候的自己产生联结,透过朱同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曾经的“天大”的小事。爱护朱同,就像爱护那个曾经的自己,显然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
影片中的朱同,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的世界小小的,单纯的慧多于智,他有自己的理解世界的方式。成年人的我们,回想自己的三年级,多半只记得上课、放学、写作业。然而,看着朱同,我们的回忆也逐渐丰满了起来,那些自由和快乐的片刻,被重新拾起。烦恼和困难固然存在,但往往会有小小的好事让我们重新高兴。
影片通过一个个细微的片段,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考砸了试卷不敢给家长签字,入学忘带红领巾,上课铃一响就急需上厕所,以及朱同艰难拖着几大袋豆浆爬楼梯的场面,这些都让观众忍俊不禁,却也在心里再次体验到童年的那份无忧无虑。每一次困窘和尴尬的经历,都让人深刻感受到外界规训对小小身体和心灵的影响。
影片中还有一些精妙的情节设置,比如拍屁股的“误会”,让观众看到童年那份难为情和认真。这种执着和认真,正是孩子们独有的特质。汉字的有趣运用,广播操的真情流露,错位的幽默都让成人观众重新见识了儿童世界的复杂与天真。
电影不仅是孩子的,又是适合大人观看的。成年人的社交感和日常在影片中一一展现,例如朱同在楼道撞见参观的老师们,大家都熟练地应对小插曲,让人忍不住一笑,又感慨大人世界的应对之道。导演王子川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普通而灵动的瞬间记录下来,并通过视听语言生动地再现。
电影中穿插的搞笑桥段,同学们的种植物和其他小趣事,都给观众带来了笑声和思考。朱同的那句甜甜的“完”,仿佛为影片画上了一个温暖的句号,同时也触动了每个人内心的童年记忆。
这部电影如同一幅细腻的童年画卷,让我们重拾那些被遗忘的童年时光,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单纯和快乐。观众在片中看到了成长的轨迹,更在朱同的故事里,找回了自己的一部分。特别是看到最后,朱同的笑容若隐若现,让人不禁反思和感触,丝毫不觉影片枯燥无味。
电影《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无疑是今年最感人的作品之一,适合所有大人和孩子一起观赏。感谢这部影片,带给我们一次次心灵上的触动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