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额外发行一万亿国债,引导中央加杠杆时代


中国已正式步入参数调整的新阶段,中央政府选择通过国债来加杠杆。记者在10月24日期间,从可靠消息源那里得知,中央财政方面计划在年内的第四季度增发10000亿元的2023年国债。这笔资金将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发放给地方政府。

在这10000亿元增发国债中,具体投入方向如下,一是用于灾后恢复与重建,二是用于重点防洪治理,三是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四是其他重点防洪工程,五是灌区建设改造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六是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七是在重点自然灾害频发区进行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八是在东北地区以及京津冀受灾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种发特别国债的行为,摒弃了一些格局,比如,政府以中央名义借款,主体为银行,债务由中央政府背负而且花钱的主体是地方政府。

需要重视的一点是,这次增发国债并非如常见的中央银行流动性释放,其实质是中国在国家层面上尝试一种非货币手段的新加杠杆模式。这也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在一年多时间里,央行频繁的采取降息降准政策,尽管金融体系内资金流动性充裕,但是企业和居民的消费投资意愿依旧低迷。如今,中国居民的杠杆率已经达到了63.7%,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61.9%。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更是达到167.0%,一些地产企业的杠杆率甚至超过了1000%。

高负债家庭和企业在经济下行周期内选择躺平。居民则选择节衣缩食,尽可能还清房贷。即使手头有余钱,也不愿把钱投入消费和投资,更愿意将钱存入银行。而企业更是忙于修复资产负债表,将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最小化。央行的降息政策在企业眼中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企业全然选择了无视,只想缩小债务规模。

而若让我们看向中央政府的杠杆率,那就仅仅是21.4%,远低于国际警戒线60%,属于全球低位。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中央政府选择了站出来。既然个人和企业都不愿意出来消费和投资,那么就由中央政府担当起这个角色。政府出面通过借款来刺激经济,这与90年代日本的经济刺激措施相似。如今,中国正在模仿日本经济刺激政策,通过政府增加负债,来刺激经济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