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正在发生,各地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病例正在明显增多。这一病原微生物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的感染有何特性并何以防治?让我们一同听听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的专业解读。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带有某种程度的传染性。在医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所有人群都可能感染此病,但它更常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是突发性或罕见的疾病,事实上,这类感染每个季节都会出现。然而,今年的情况却和过往有所不同,一方面是感染病例呈现了一个小高峰,另一方面它开始向年龄更小的孩子群体延伸。
对大多数人来说,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大多数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甚至可能完全复原。尤其是成年患者,他们的症状通常较轻。然而,对于那些尚未完全建立免疫系统的儿童来说,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的症状可能会更重,比如发热、咳嗽等,其中咳嗽更可能持续不断,咳嗽的剧烈程度比一般感冒更厉害。
那么,哪些症状的出现就代表需要急诊就医?如果你的孩子出现持续咳嗽、高烧不退、食欲不振等症状,这就需要引起重视,家长们需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以尽早确定病因,接受合规的治疗,并避免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尽管肺炎支原体感染不是罕见或者难治的病症,但并不意味着就医只能选择大医院。在实际中,关于该病的诊治培训非常规范,有科学的诊疗指南以供参考,许多二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也完全有能力处理这种病症。
另一方面,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来说,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最首选的治疗药物。如果及时接受治疗,患儿的症状将很快得到缓解,不易发生重症风险。一般来说,完整的疗程在10天左右,而对于药效较差的患者,可能会延长至两周。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并不能合理使用适用于成人的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儿童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一旦治疗结束后孩子的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已经保持了三天以上的健康状态,就可以停止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抗生素耐药。
对于已经康复的孩子,在康复期内他们并不会产生后遗症。此外,近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在康复期,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注意休息和睡眠,适量进行户外活动,不过也不宜过于剧烈运动。
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呢?目前,我们并没有专门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在预防方面,家长和孩子需要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定期消毒等。此外,家庭环境需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到人口密集、环境差的地方,如果必须要去,尽量戴好口罩,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