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摊贩大喊“一斤只卖八两”惹争议,消费者维权难?


街头小摊贩游走在市场监管的灰色地带,消费者在这里买东西往往被认为是图个便宜快捷,却也频繁遭遇短斤少两的问题。在广东广州,有一名女顾客在车陂地铁站附近的水果摊花费26元购买了水果,回家后却发现自己被八两秤了。

事情起因是女顾客在街头买了些水果,但是回家后一称量,发现少了整整两两。这位女顾客感到不满,便和家人一起返回摊点,寻求一个说法。然而,面对女顾客的投诉,女摊贩却理直气壮地表示:“我们都是卖八两的,没有卖足两的。” 在三人的争执中,女商贩坚持自己在这个地段卖水果就是按八两秤的标准来卖。

值得注意的是,当女顾客提出要拨打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电话时,摊贩虽表示可以退钱,但态度依旧坚定,即使退款也要清楚地告诉消费者,在这里摊贩本就是按照八两秤来卖的,并不存在足秤一说。

此事在网上引发沸腾,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在街头买水果经常会遭遇不足秤的情况,但如此理直气壮地宣布仅卖八两一事还是第一次见。很多网友纷纷表示震惊,认为市面上以不足的份量售卖已成为某种不成文的潜规则。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面对这种“鬼秤”现象,可以通过将手机放在商家的电子秤上,观察显示的重量是否与实际重量相符来确认。如果发现有缺斤少两的问题,可以要求商家重新启动电子秤,或者使用市场内的公平秤进行复称。如果商家拒不配合,消费者完全可以拨打12315投诉热线进行投诉。

我国法律对此类不法行为也有明确规定,如果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欺骗消费者,对于受到损失的国家和消费者,应负赔偿责任。消费者甚至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商家赔偿其受到的损失三倍。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市场监管的漏洞,同时也向广大消费者敲响了维权的警钟。在日常买卖中,消费者需要更加谨慎,对于明显的欺诈行为,大胆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尽管退款退货已经完成,但女顾客已经将此情况反映至城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也表示会针对此类摆摊行为进行相应处理。这一事件也许能成为警示,促使市场环境向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