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近日发布的一则消息引发公众关注:大庆市龙凤区公安局户籍信息显示一名居民已去世3年,而其健康档案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竟然还在定期更新。龙凤区纪委监委在执行监督职能过程中发现,龙凤镇卫生院存在多达500余份类似的异常情况。
这些本应终止更新的健康档案因故意错误操作而持续活跃,后经进一步调查,多名涉事人员因违规收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成本补偿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规补偿款项已全数返还财政部门。虽然处置手段严格,但事件的震撼仍给监管和执行环节敲响了警钟。
依据规定,居民一旦离世应立刻停止健康档案的更新,相关具体日期也应明确记录。然而,违规人员明知故犯,不仅未遵循规定,反而制造了一种档案还在正常更新的假象。
“幽灵档案”的出现,不仅反映出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管理的宽松,对财政资金的保护也形同虚设。更新每份档案,相关人员可以获取高达4.5元的维护管理成本。因此,这种未经验证且被错误更新的档案,不仅可能导致财政预算的不必要流失,也可能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真实性。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个人健康信息的重要资料,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依据,也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策划政策提供数据支持。然而,这些“幽灵档案”的存在却与其旨在提供准确、全面健康信息的初衷背道而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将无法确保健康档案的真实有效和质量。
此次事件的曝光虽然得到了执纪力量的介入和高度关注,但监管缺失的问题不容忽视。《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合检查评估,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并调整政策措施。而这一系列的失误,显然指向了之前监管的不到位和检查评估的不严格。
围绕此事件,仅仅局部处理违纪人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更深入地反思和加强日常监管,严厉惩处违规行为,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恢复健康档案管理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只有当各级相关部门都能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居民健康档案的“健康”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