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说个可能性:《周处除三害》的热潮似乎已达高峰,相信它的评分濒临巅峰之际。就拿豆瓣来说,评分一度攀升至8.4高分,但随后,并没有如预期那样超过8.5,而是随着参评观众的激增,逐步回落至8.2。许多期待满满的观众观看后,并未发现该片如想象中的那般出彩,便留下了一些更为冷静甚至带有些许失落的中立评价,虽如此,这并没有妨碍该片受到广泛的欢迎。
相较于其他台湾影片,《周处除三害》在内地的影响力和意义深远之处可谓独树一帜。近年来,两岸之间的文化和艺术交流一度陷入停滞,这部作品的上映无疑为这一僵局注入了一丝活力。中国台湾、香港与内地本已成为互不往来的独立市场。即便部分艺人如阮经天在内地有所耕耘,但却始终未能引起太大波澜。然而,在此背景下,就连地地道道的本土影视作品也难以在内地观众中引起共鸣。
正是因为大环境和小环境的特殊性,内地观众对纯粹的地方作品接受度并不高,我们习惯于唯物主义的教育背景,对于封建迷信或者执着于单一色彩的故事难以产生共鸣。反观港台,不同的成长环境孕育了观众对于独特题材的包容度。正是这种文化差异,才使得华语地区能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影视作品。
由此可见,内地观众已经有多年未能观赏到港台的优秀电影作品。然而,《周处除三害》的出现,不仅打破了这一沉寂,其内含的黑帮、暴力血腥、cult元素等,都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对于内地的电影市场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宝贵的差异化补充。
最近几天,社交平台也频现针对该片的创意二次开发内容,比如关于灵舍灭邪的讨论、对人物行为的科普、佛教中“三毒”概念的解析等各种讨论热烈。显而易见,新奇有趣的观影体验是吸引人们持续关注与讨论的关键驱动。
电影的题材类型宽泛多样化,正是增加电影魅力的重要方式。即便某些片段被过分热捧,但如果能够让观众了解到电影创作的多样性,那看似也实现了其文化使命。《周处除三害》的风头正劲,让我们期待它能为影迷带来更多的震撼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