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维伦纽瓦的《沙丘2》于3月8日登陆影院,票房表现亮眼,其精妙的视效和汉斯季默操刀的配乐赢得观众的广泛好评。尽管如此,一些观众表示看后感到困惑,对影片的种种设置困惑不解。
许多观众疑惑,即便是在两万年后的未来,当人类已有能力进行星际殖民,却仍受制于君主统治、宫廷政治和家族斗争,并且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中,战争竟然使用冷兵器进行。《沙丘》之所以特别,其实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美国人的《三体》,现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沙丘》原著小说在当时美国人心中,可与《三体》媲美,一经发行即被誉为科幻界的圣经。其影响力广泛,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权力的游戏》、《星球大战》及《阿凡达》等都隐含了其影响痕迹。但《沙丘》的影视化之旅波折重重,其独特元素被后来更易于影视化的作品所借鉴,仿佛原创作品反而成为了模仿品。
影视化进程中,《沙丘》曾被誉为“名导坟场”,多次尝试制作且均以失败告终,直至今天我们才能看到维伦纽瓦执导的电影版。可谓《沙丘》的电影改编难度超越了时代。
那么,为何《沙丘》的某些设定难以理解?《沙丘》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其创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度。书中提到使用冷兵器是因为有高科技防御系统能挡住高速移动的物体。而分封制度则来源于人类反抗AI的史诗级战争之后所做出的选择。这些深奥的背景设定,在有限的电影时间里难以全部呈现。
尽管面临种种难题,《沙丘》在维伦纽瓦的导演下终于找到了一条兼顾原著精髓、票房成绩和视觉效果的平衡之道,让观众得以在影院看到这一跨越古代和现代的科幻巨作。2022年,《沙丘》在第94届奥斯卡上大放异彩,赢得了多个奖项。我们同样期待着2024年《沙丘2》的到来。
而在我们讨论《沙丘》的成功之时,也不禁对另一部科幻巨著《三体》的命运表示关注。如果《沙丘》需要几十年才等待到影视化的曙光,那么《三体》又将何时绽放?观众们不禁对这两部作品相映成趣的命运深感兴趣,同时,更加期待科幻领域的进一步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