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寨江湖:香港往事与时代记忆


在五一期间热映的一部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掀起了观影热潮,这部由郑保瑞执导,古天乐、林峯等人主演的电影不仅在同档期内口碑领先,还在票房上表现出色,目前票房已突破4.2亿元。影片讲述的是1980年代香港的无政府城寨的江湖往事,融合了香港电影独特的极致风格、动作犯罪片的黑帮文化和原著小说漫画版的夸张元素,主题则映射了香港回归前夕的港人游子飘零和身份认同的精神状态。

九龙城寨,曾是香港地区的一个“三不管”地带,以高密度建筑物和混乱的治安闻名。根据九龙城寨公园的官网信息,城寨始建于宋朝,并在清朝时被改建为军事要塞。20世纪初,因犯罪分子和逃犯涌入,这里逐渐成为犯罪活动的温床。非法赌博、卖淫、无执照的牙医等产业一度在城寨内司空见惯。直到1987年,港英政府逐步控制了城内局势,最终在1995年拆除城寨,并建立了九龙城寨公园。

电影《九龙城寨》不仅还原了城寨的历史样貌,还将其“美化”为一个小江湖。影片中的城寨鱼龙混杂,但城内自成秩序,居民们安居乐业。剧中古天乐饰演的角色龙卷风是城寨上一轮权斗的核心人物,他带领的“城寨四少”管理城寨的对外事务并抵御外敌,就像武侠片中的帮派一样。尽管影片以男性为主角,但也描绘了一些女性温情角色,她们多是辅助性的。

《九龙城寨》在描写市井生活方面展现了细腻的一面,让人不禁联想到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和罗启锐的《岁月神偷》。电影还展现了城寨居民的日常生活,烧腊、鱼蛋、糖果、玩具、纺织等加工厂遍布,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虽然巷道狭窄仿若迷宫,但邻里关系密切。

影片在细节上也蕴藏了对香港市民精神的赞美,其凌厉生猛的黑帮动作场面中潜藏了香港回归前夕的游子心绪。龙卷风在片中多次放飞风筝,象征着他和城寨的命运。电影的时代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末期,尾声时,电视新闻播报着港英政府将香港地区归还中国的消息。陈洛军这个角色在回港的过程中寄居在城寨,并希望通过龙卷风找到身份认同,影片中他对生父的冷漠态度也隐喻了香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九龙城寨》不仅重现了香港黑帮动作片的精髓,还表达了导演对香港草根阶层坚强、乐天市民精神的赞颂。电影结束后,一段对城寨和香港未来的畅想,将主角们的目光投向了城寨内生活的普通人,银幕上显示出成年人埋头苦干,小孩们嬉戏打闹的画面,镜头特写着鞋匠、做包子面条的过程,传达出香港市民胼手胝足、同舟共济的精神。这部电影不仅是对香港历史的一次回望,也是对香港未来的思考。